二
我国绿化工作面临的严峻局面,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作为思考问题、改进工作,我们应该着重研究主观原因,研究思路、研究政策、研究方法。
必须在人多上打主意。人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许许多多问题是人多造成的,许许多多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在人多上打主意。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要使如此广阔的大地山川都绿起来,只靠少数人使劲不行,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花钱买绿化的事情办不起,必须走全民动手、艰苦奋斗的路子。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绿化又是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当,通过各种形式把尽可能多的人组织起来投身绿化,可以为富余劳动力开辟一条就业的门路。我们要下大力气琢磨如何把人多的优势发挥出来,努力形成千军万马齐心协力大搞绿化的局面。
必须在物质利益原则上做文章。思想教育、组织动员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义务植树是我们的成功做法,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但是,要把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职业分工千差万别的人们都发动起来,自觉自愿、长期不懈地参加绿化,还必须切实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承认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绿化工作也应当充分体现这个原则。在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历史阶段,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利益。绿化是义务,是责任,也应该是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我们要建立一种利益驱动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在谋取自己利益的同时为发展集体利益尽责任,在追求自己致富目标的过程中为实现国家宏伟目标作贡献。这是发展我国绿化事业的基本思路,也是我们研究许多问题的出发点。
必须在研究管用的方法上下功夫。我们许多事情之所以没有办好,不少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因为思路不对,也不是因为原则不好,就是因为缺乏管用的方法。过去,我们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憋足了气儿,使足了劲儿,想尽了法儿,制定了农业四十条,提出了粮食产量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目标,但就是吃不饱肚子。当时,地比现在多,人比现在少,党风不能说不好,领导威信不能说不高,粮食生产之所以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真正体现物质利益原则的有效方法。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业生产同农民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我国农业才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飞跃,被国际上称为一大奇迹。可以这样说,正确的思路和原则确定之后,关键就在于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种好的方法、一个对路的实招,可以下活一盘棋,可以开辟一条道,可以影响一大片。我国的绿化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必须开动脑筋,深入研究,积极寻找确实管用的正确方法。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哪里来?只能来自实践。我们应当按照小平同志的要求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大西北这样的地方,有那么多土地长期荒着,当务之急是让它尽快绿起来。国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首先要解决缺水问题。同时,要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谁绿化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鼓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来进行开发。我们的大目标是绿起来,只要有利于绿,绿得多、绿得快、绿得好,各种方法都可以探索和试验。在已经绿起来的许多地方,可以推广森林管护经营责任制,实行管护承包,责任到人,利益到人,并进一步明晰和稳定林地权属关系,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对其他需要绿化的荒山荒地、田边路旁、公园庭院等,也应该制定一些能够体现物质利益原则的具体政策。这些想法不一定都对,还会有其他做法。我的目的是鼓励积极探索,不要坐而论道。有些事情来回地争论,争论10年、20年,到头来一事无成,把时间也丢了。应先干起来再说,在干的过程中研究比较,在干的过程中总结提高。我相信,只要有这种精神,总会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绿化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