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经过教育,南京许多资本家对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拥护的,尤其是大中户更为兴奋,甚至责怪同业公会是“小脚女人走路”,落在其他行业后面。不少资本家过去认为“企业小,资金少,公私合营没希望”,现在看到一些中小行业实现合营后非常高兴。有的资本家说:“过去是丑媳妇见不得公婆面,不敢对人说要求公私合营,而且也没有人想过公私合营,这次也能合营,做梦也想不到。”还有的资本家说:“过去企业困难,度日如年,现在觉得有了信心和希望,都在想办法克服困难,工作也积极了。”(25)
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莅临南京视察,先后视察了栖霞区十月村、玄武湖蔬菜社、南京无线电厂,在市机关大院会见了参加市第四次党代会的代表,并接见了省、市工商界和知识分子代表等。在与南京市工商界的座谈中,南京市工商联、民主建国会的领导陈邃衡、陈春华、姚乃煌、史乃修等一致向毛泽东表示拥护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要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中来。(26)根据中共南京市委的报告,南京资本家中的积极分子也增多了,其比例大约达到45%—50%,有2100多人自愿参加了合营工作队;中间分子许多转为积极,或倾向积极,许多落后分子也都卷入运动。就申请合营的自愿程度看,以秦淮区3个商业行业76户为例,自愿要求合营的占74%,随大流来的或思想不完全想通、有些勉强的占25%。鼓楼区6个商业行业234户中自愿合营的占87%,随大流的或比较勉强的占13%。1月15、16日两天内,南京市的工商业者争先恐后地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和合作,热烈情况是历史上所没有的。有的工商业者为了要争取“坐第一列车到社会主义”,申请前夕兴奋得连觉也不睡了。天刚破晓,已经有许多行业的工商业者抬着“快马加鞭,奔向社会主义”、“放弃剥削,学会本领,争取做一个自食其力劳动者”等各种标语,在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中,浩浩荡荡地去申请合营,一些年老的工商业者和家属也参加了队伍。17日,南京市举行万人大游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27)。
政府虽承认和接受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申请,而企业的内部关系并没有得到调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南京市委和政府及时制订了一系列有关的方针、政策,妥善处理私股财产、定息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资本家的双重改造。定股是对资本家加入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核定私股的股额。根据中央的精神,当时在清产核资中采取了从“宽”和从“了”的方针;定息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按照资本家在企业中的股份每年发放年息五厘,从1956年起到1962年止七年不变。这些政策在资本家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有的资本家感到心里安定,甚至喜出望外,特别是大、中户说:“每年可以拿到五厘,一共可拿七年,这样一来,我的心理就安定下来了。”有的资本家表示:“改造以后,听说还有定息可拿,原来想只能拿两三年的,现在政府规定可以拿七年,我心里很高兴,这是政府给我们的照顾。”还有的资本家说:“我开店19年来,没有今年日子好过,过去每年虽有盈余,但积累在账上不好拿做私用,今年我能拿到定息1000多块,当然是很高兴的。”南京冷食厂副厂长朱锦华、大同被单厂严玉珊说:“七年时间对我们太好了,到那时我们的子女正好可以接我们的班,我们生活也有保障。”姚乃煌说:“解放后,共产党实行四马分肥,我要出很大的力气,说服工人,才能拿到25%的利润,定息实行了,现在我可以不看职工的脸色了。”(28)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还存在着如何安排资本家工作的问题。虽然大部分资本家和资方代理人希望通过参加工作将自己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也有一些人希望职位照旧、工作照旧,一切原封不动,有的则把合营后的人事安排看作凭股份大小来决定,有些大厂的资本家想做经理,“职位高些,责任轻些,钞票多些”(29)。南京市党政部门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资方人员进行了安排。“量才使用”,就是根据他们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经营作风、体力精力以及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表现来安排职务,“适当照顾”,就是对一些年老体弱或原在企业中有业绩而现在已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员安排比较适当的职位,或者本人退休吸收其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参加工作。安排过程充分贯彻了民主协商的精神,名单先经工商界酝酿讨论,公私协商,最后由政府批准(30)。以陈邃衡为代表的资本家中的骨干分子,对党的安排是比较满意的。他认为:“我当选为副市长,是由于我八年来有贡献,有本领,能搞一套,因此心安理得,理所当然。”(31)可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一向是非常重视党外知名人士的,只要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党对他们的政治作用是重视的。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共产党和民族资产阶级关系十分微妙的时期。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以后必然要把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而南京的资本家们在大势所趋面前,尽管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动摇或反复,但终于都顺应潮流,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正如毛泽东1955年10月所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总的说来,基本上是做了好事,有益于国计民生。”(32)在这个过程中,南京各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十分注重宣传教育,重视资本家中骨干分子的积极作用,采取灵活的措施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也是最终顺利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翔,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南京210019〕
注释
(1)《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2-329。
(2)《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3)参见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编《南京抗美援朝运动》,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9页。
(4)参见《解放后南京的工商业情况》,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1-214。
(5)参见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中共南京地方史(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24页。
(6)《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7)《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16页。
(8)参见《一年来的工作和今后的任务》,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1-27。
(9)《一年来的工作和今后的任务》。
(10)参见《南京市工商联向全市工商户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1-37。
(11)参见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搏浪前进——中国水泥厂史料专辑》,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12)《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关于江南水泥厂的调查材料》,江苏省档案馆藏,3034-3-48。
(13)《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14)《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15)《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16)《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17)参见李占才:《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的社会思潮及民众因应心态》,《历史教学》1997年第2期。
(18)《一年来的工作和今后的任务》。
(19)。参见《举办南京市工商界业余政治学校组织方案》,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3-162。
(20)参见《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阶段》,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3-181。
(21)《本会与民建联合组织工商界对宪法的学习情况》,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2-79。
(22)参见《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报告》,南京市档案馆藏,4003-3-151。
(23)参见《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24)参见《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报告》。
(25)《资本家在社会主义改造新阶段中的思想动态》,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2-531。
(26)参见《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27)参见《南京市公私合营高潮的阶段的情况报告》,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1-432。
(28)《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29)《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综合情况的报告》,南京市档案馆藏,4003-2-512。
(30)参见《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综合情况的报告》。
(31)《南京市工商界当前的思想动态》,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1-41。
(32)《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