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不断显现,使土地财政问题成为学术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对土地财政的主流观点进行了概括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土地财政的核心内涵。当前我国土地财政的现状表明,次贷危机后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明显增速过快,地方政府在巨额土地出让金的支持下继续实施着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经济刺激政策,但是,土地使用权交易规模过大及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却又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金融风险。研究发现,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价格无法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做法并不能彻底解决财政收支不平衡及政府债务等问题,也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同时,一旦土地价格出现趋势性下降,地方政府很可能发生信用违约行为,致使流向房地产业的信贷资金无法回笼,并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流动性冲击。鉴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土地财政未来的改革方向应集中在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化、政绩考核机制的科学化、土地出让制度的完善化和政府财政收入的规范化等方面。
全文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