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走过西方百年历程
发布时间: 2010-12-13    作者:桑彤 沈而默    来源:新华网 2010-12-11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向世界献上成人礼。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日前表示,希望2011年国际板能够在上海推出,国际板公司的上市审批程序将更为简化。

  放眼望去,美国历时192年才推出股指期货,英国历时193年才推出创业板。相比之下,中国资本市场至今才刚走过短短20年。

  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内股票总市值已位居全球第七;20年前,中国才刚刚迎来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比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发行第一只股票迟了近400年。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公募基金业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越上了2万亿元的台阶,而且还推出了海外投资的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20年前,中国的百姓几乎不知道基金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投资海外市场。

  创新,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前行的引擎之一,也是贯穿这20年的主题。不论在市场创新、机制创新还是产品创新上,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缩小着与国际市场的差距。

  正如瑞银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部联席主管王洋所说,“中国最大的魅力就体现在它是在不断复制海外市场的发展历程,由于有前车之鉴,所以整个发展历程可能时间更短,周期更短,速度也更快。”

  从股权分置改革、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建设到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从大宗交易机制的建立到做空机制的引入;从第一只国债期货、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到第一个中国版的CDS(信用违约互换)、QDII产品。正是这些持续不断的创新变革,让中国在短短20年间走过别人百年的历程。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国际化不可避免地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成长的必经之路。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并不匹配。以反映全球资本配置状况为代表的摩根士丹利全球指数中,美国股票权重占46%,新兴市场国家股票权重只占18%。而中国仅占新兴市场国家中8%的权重,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基于此,各界都殷切期盼国际板早日推出。渣打中国负责人林清德、汇丰中国负责人郑海泉都曾对记者表示,希望能够首批登陆国际板,目前正在等待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目的不在集资,而是希望借此在当地建立品牌认知度。

  跨境ETF也在积极推进之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说:“香港、台湾、大陆三个市场存在非常强的互补性,合作是必然的。上交所近期的发展重点是跨境ETF,此外黄金ETF也是重点的研究对象。”

  随着资本流动的不断加强,境内机构走出去和境外机构走进来更趋频繁,香港也渐成内地金融机构进军国际的“桥头堡”。

  在海富通资产管理(香港)公司总裁罗念慈看来,公司不仅看重海外市场,也瞄准即将推出的人民币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业务,“并将在公募和私募两方面同时进行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