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中国股市上下求索20年
发布时间: 2010-12-02    作者:周松林 李阳丹等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12-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十年竞逐 四代投资人托起股市明天

2004年10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保险资金可直接入市。机构投资者开始崛起。

杨百万可谓第一代股民的符号,至今仍活跃在股市。图为1992年杨百万为初涉股市者上课。

2003年7月19日,瑞银挂出QFII第一单。截至2010年10月,103家外资机构获得QFII资格,总计约190亿美元。

杨怀定是谁?估计知道他的股民不多。

杨百万是谁?估计没听说过的股民很少。

杨百万,真名杨怀定,中国股市的第一代投资者,20年来,他的生活已和股市密不可分,甚至给孙子取名“杨线”(谐音阳线),小名“涨停板”。

杨百万只是亿万投资者中的一个代表。经过20年的发展,股票投资已深入千家万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沪深两市有效账户总数已达1.32亿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怀着创富梦想,一批批股民,或青春,或年迈,或多金,或少本,前浪追后浪地冲进股市。20年来,这些股民大致可以分为四代:1992年前是第一代股民入市时期;1992年-2001年,第二代股民入市;2001年-2005年,五年大熊市是第三代股民入市时期;2005年至今,第四代股民蜂拥入市。

第一代 “被入市”

第一代股民在中国股市初创阶段入市,他们的入市原因不一,归纳起来,被动入市的居多,可谓“被入市”的第一代。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大部分实行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的债券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当时国人对股票尚不熟悉,政府动员党员干部认购股票,不少党员干部为了完成股票发行任务而被迫买股票,因此“被入市”。

而“杨百万”们,或因下岗、或因离职,主动或被动地进入股市把炒股当成职业。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可供交易的股票少,形成了股价天天小涨、最后变暴涨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股票能令人一夜暴富。

今天,股民谈论股市涨跌,衡量的最主要指标是上证指数(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100点),它的最初发布日是1991年7月15日,以133点报收,到了年底的12月31日,已是292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开股价,上证指数从前一天的623点冲到1334点,所有的股民都欢天喜地,赚钱太容易了,股票资产一夜间翻倍。此后,上证指数在5月26日达到全年最高点1429点。在这一上涨过程中,豫园商城的股价最高上涨至10500元/股,成为了首只万元股,每个投资者都是“万元户”。

当时,大家除了抢着买股票,还都抢买“股票认购证”,用它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由于一个身份证可以购买10张认购表,有些头脑“活络”的股民想到借用亲朋好友身份证购买,不少人在本人毫不知情中,“被股民”了。

特别是在1992年8月深圳发行当年“股票认购证”时,在短短几个月内,2000多万张身份证成麻袋地邮寄到这个正在崛起的边陲小城,用以购买认购证,以至后来有了个专有名词——“麻袋账户”。

全国的股民汇集深圳抢购股票,最终酿成了“810事件”。这一事件直接“催生”了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

此后,有关规定不许政府公职人员炒股,多数党员干部股民退出股市,其他第一代股民也大都退出股市,至今仍活跃在股市的第一代股民屈指可数。例如,杨百万主要精力已是经营“杨怀定软件公司”,传授炒股技巧;深交所1号股东代码的持有者为李大霄,他目前的身份为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2007年对股市顶部和2008年对股市底部的准确判断,得到了越来越多股民的认可。

    1. 中国股市20年:新股发行 忐忑的市场化之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