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涤荡 三脉络勾画市场美好蓝图

2005年下半年,A股市场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超级牛市。
二十年K线,演绎多少荡气回肠的经典瞬间;二十年牛熊,孕育多少涨与跌的对称美。回眸A股二十年K线图,我们很容易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政策主线。虽然多年以来各方对于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褒贬不一,但我们有必要强调的是,要尊重历史。回顾历史,技术、政策、资金三条主线贯穿A股的足迹;展望未来,向上与成长两大关键词勾勒美好蓝图。
“顶”与“底”的切换
若以二十年间股指大周期的牛熊转换为时间窗口,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每一次“顶”与“底”的切换都印证了A股市场成长的足迹。
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9年,期间经历了四轮小周期的牛熊转换。上证综指自100点起步,以1000点为价值中枢,1500点则成为此十年间的大顶。

2004年9月9日,沪深股市大幅下跌。上海某证券营业厅股民神色凝重。
在此阶段,由于A股市场刚刚起步,牛熊转换通常以短时间内的暴涨暴跌完成。例如,自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的100点开始,至1992年5月26日,沪指仅仅用了18个月就迅速拉升至1429点;随后便出现为期五个月的恐慌性下挫,至1992年11月17日基本已打回原形,回落至387点。大起大落的走势自1992年底开始继续演绎,沪指自400点启航,至1993年2月16日就迅速蹿升至1559点;但好景不长,在1500点上方仅停留了四个交易日之后便掉头向下,此次调整的时间较长,持续阴跌近一年半,而且空间也较大,截至1994年7月29日,沪指已跌至326点,再次被打回原形。之后,在1994年至1999年5月期间A股又经历了两轮牛熊转换,但波动的剧烈程度开始趋缓,而且从点位上看,依然以1000点为中枢。
第二阶段:1999年至2005年,在长达六年的时间中,中国股市完成了其二十年历史上唯一一次慢牛慢熊的更替。以著名的“5·19”行情为起点,经历了逾两年时间,沪指攀升至2001年6月14日的2245高点;但紧随其后的则是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至2005年6月6日,沪指再次跌回千点下方,即998点。可以说,此阶段行情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意义非凡,它确认了A股1000点的大底,突破了2000点关口,并形成了1500点的新的价值中枢。
第三阶段:2005年至2008年,在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热钱流入的背景下,A股市场自2005年下半年开启了一波超级牛市,沪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上涨了逾5倍,2007年10月16日创出的6124点高点也许是A股今后很长时间内无法翻越的高峰。当然,单靠流动性吹起的泡沫总有破灭之日,沪指仅仅在6000点上方停留三个交易日之后,便开始了一波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几乎与此前超级牛市相对称的超级熊市,当然,期间有着一波金融海啸的推波助澜,截至2008年10月28日,沪指跌至1664点低点。此轮牛熊的意义并不在于突破了6000点极限,而是确认了10多年以来1500点区间从箱顶至箱底的切换。
政策是纲 纲举目张
回顾中国股市二十年发展史,回眸A股二十年K线图,我们很容易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政策主线。虽然多年以来各方对于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褒贬不一,但我们有必要强调的是,要尊重历史。毕竟管理层一直强调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特征,所以“摸着石头过河”并在时间中发展与规范市场应是最优选择。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十年来A股每一次牛熊转换的节点都能找到政策作用的踪迹。
沿着政策主线,我们大体上可以将中国股市二十年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政策扶持阶段(1990年至1999年),此阶段由于中国股市刚刚起步,而且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因此,很难通过市场自身运行规律来自我调节,而只能依靠政策扶持,当然,在此期间每一次政策调节都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同年5月21日沪市放开涨停板限制,三天之内沪综指从617点飙升至1429点。1993年2月,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沪指在17个月的时间中由1559点狂泻至326点,A股第一次感受到了扩容的压力。1994年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三大救市政策”:一、停发新股;二、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三、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股指在一个月之内涨幅超过300%。1996年国务院证券委下发文件要求大规模开展股份制改造,发展证券市场;同年,央行持续大幅度降息。股指开启又一轮牛市征程,虽然期间管理层发布“十二道金牌”,人民日报刊发社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以告诫投资风险,但仍未能阻止大盘升势,沪指由1996年1月的513点一路攀升至1997年5月的1510点。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A股经历了两年的低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