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研究相关文档
爱国主义:凝聚国民的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 2010-03-04    作者:殷泓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3-04
  字体:(     ) 关闭窗口

英模评选:化爱国热情为自觉行动

  一个英模就是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一个榜样就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凝聚民心,同样离不开榜样的力量。

  “爱国主义不是形式,更不是口号,应当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工作之中,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英模和典型的评选就是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身边的事例说话,从而在无形中影响人们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实际工作的自觉行动。”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龚建明委员认为。

  广泛的参与度,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爱国热情。2009年,在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社会群众投票阶段,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这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对英雄模范的崇敬,都凝聚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位道德模范,一本美德活教材。“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都是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先进人物,他们既很普通,又不平凡,他们的模范事迹人们看得见,学得来。实际上,我认为哪些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众在投票评选道德模范时,可以从这些‘平民英雄’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受到震撼。因此,公众积极参加评选,就能够使更多的人在这项活动中深入思考,接受教育。”张倩红委员说。

  “道德模范的评选是个持续的过程,它对于深入持久地运用榜样的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深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认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龚建明委员深有感触地认为,对英模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这些活动上,而是应当成为一种持续的状态。他们爱国爱家,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不断地传递下去。

传统节日: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独特载体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除了国庆盛典这样的特殊时刻和“双百”人物、道德模范这样的特殊评选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个个传统节日同样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

  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幸福平安、家国兴旺;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热爱祖国、求索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秋节——团结团圆、喜庆丰收;重阳节——尊老敬老、孝亲爱老……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浓厚的民族传统氛围却是一样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委员表示,传统节日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标志和象征。普天同庆的节日,是萌发和强化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特有形式。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脉,成为中华民族认同标志和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明传统节日在维系亲情、族情、国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是凝聚十几亿中华儿女强大的精神粘合剂,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何星亮委员说。

  “以前,不少年轻人都以过‘洋节’为时髦,各类洋节大行其道。近年来,随着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之后,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也明显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成为年轻一代谈论的话题。”作为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的倡导者之一,龚建明委员表达了他对这些变化的欣喜之情。

  他以刚刚度过的春节为例,无论海内还是海外,传统节日文化吸引了10多亿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世界各国举行的春节民俗活动,为海外华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华人认同中华文化提供了条件和环境。

  何星亮委员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传统节日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承载与传递着国家的文化传统,使它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得已延续和强化。年轻一代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和亲身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接受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传统节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给我们的子孙,代代相传,使中华文化永葆特色。”

    1. 培育当代爱国主义的多维路径
    2.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
    3. 刘庭华: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
    4. 江流:新时期中华爱国主义
    5. 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主旋律
    6. 弘扬爱国主义凝聚社会正能量
    7. 有林:围绕《国史稿》谈十八大重申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8. 爱国主义向多元内涵敞开大门
    9. 爱国主义: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
    10. 理性爱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升华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