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建设70年
上海制空权争夺战:苏联空军万里驰援
发布时间: 2013-03-29    作者:王春华    来源:《思想理论动态参阅.文史参阅》2013年第3期 2013-03-29
  字体:(     ) 关闭窗口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国民党军队向台湾和舟山等沿海岛屿撤退。由于没有海、空军和缺乏海上作战经验,10月26日,三野二十八军金门登陆战失败。几天后,三野攻击舟山的部队又在登步岛战斗中再次失利。东南沿海的局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一再败退的国民党军转守为攻,依靠海、空军优势,向大陆发动了反扑。国民党统帅部制订了反攻大陆方案:以台湾、舟山为基地,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依据这个计划,舟山国民党军开始对大陆实施海上封锁和空袭。国民党的封锁使上海经济陷入困境。上海市军管会为了维持上海人民生活和恢复经济运转,组织工人开展反封锁斗争。

  “二六大轰炸”:十里洋场一片漆黑蒋

  介石认为解放军短期内不可能对台湾构成威胁,于是转守为攻。在他亲自督促下,国民党空军扩建舟山机场,调集大批飞机,对上海、杭州等城市进行空袭和轰炸。

  1950年1月25日,国民党空军从舟山出动B-24轰炸机12架,以江南造船所为主要目标,沿黄浦江对十六铺、高昌店、杨树浦、杨家渡等处投掷重磅炸弹52枚,江南造船所中弹21枚,厂房和机器设备遭受重大损失。

  2月6日,上海遭受了国民党飞机最猛烈的袭击,史称“二六大轰炸”。从中午12时25分到下午l时53分,国民党出动大量轰炸机对上海各发电厂进行狂轰滥炸。上海市发电厂遭到毁灭性打击。市民、职工、解放军干部、战士伤亡共1448人,毁坏房屋1180间。

  由于轰炸及封锁的持续影响,1950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境极为艰难。工厂停工达1454家,占工厂总数10%以上。商店歇业的达6000多家,占6%左右。因为停电,上海的多数纺织厂无法开工,市场物价再次波动。严峻的形势使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和上海市市长陈毅感到压力极大,心情沉重。

  紧急驰援:苏联空军秘密抵沪

  得知上海连续遭到轰炸的消息,毛泽东十分焦急,立即请求苏联出动空军协助上海防空。苏联方面答应了中国的请求。

  赴上海的苏军空军由最精锐的莫斯科防空部队组成,莫斯科军区参谋长巴基斯基出任司令。2月16日早晨,在莫斯科中央机场,巴基斯基与各部队指挥员登上飞机。沿莫斯科—喀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赤塔—哈尔滨—北京的路线飞往中国。

  2月19日,巴基斯基等将领抵达上海,与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会晤。陈毅着重向苏军将领介绍了华东军区保卫上海的兵力和装备,上海市的特点、最需要保护的重要工业区和运输枢纽的分布等情况。

  25日起,苏联援沪空军陆续抵达上海。马卡罗夫上校的歼击机团有45架拉-11歼击机,谢苗诺夫上校指挥一个有30架图-2 和30架伊尔-10组成的混成轰炸机团,帕什科夫上校率领由38架米格-15组成的飞行团。苏联的战斗机在性能方面比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优越得多。

  四战四负:台湾当局转攻为守

  3月23日,国民党飞机入侵上海,苏军战机迅即起飞,将正在轰炸扫射的一架P-51飞机击落,首战告捷。

  4月2日,国民党空军派出两架P-51战斗机袭扰上海市区,轰炸扫射。苏军歼击机在追击过程中将其中一架击落于杭州湾海中,又将另一架击成重伤。4月18日,国民党两架P-38飞机从海上进入上海地区,长机未及投弹即被击落于横沙,飞行员王宝翔毙命。僚机亦被击伤,机身冒烟,发动机起火,最后坠落于国民党岱山机场海边,飞行员李长泰跳伞落于岱山岛以西海面。两次空战连续击落国民党四架飞机,引起了国民党军将领的震惊。此后,国民党空军一改白天轰炸的空袭方式,转为夜间偷袭。

  5月11日夜,国民党空军四架B-24轰炸机携带重磅炸弹企图乘黑夜轰炸上海,被地面雷达发现。首先到达的飞机遭到防空部队高射炮射击,掉头逃跑。接着过来的飞机刚进入上海市区,就被苏军探照灯照中和跟踪。苏军拉-11战机起飞迎战,其中一架轰炸机被击中,坠落于浦东塘桥,机组人员全部丧命。另一架未进入到上海境内即仓促投弹,然后调头逃窜。第二天,《解放日报》以《血债必须血还,一架匪机被击落》为大标题,报道了国民党轰炸机被击落的消息和飞机残骸的照片。这个消息使压抑多日的上海军民感到振奋,但为了保密,报纸只笼统地说国民党飞机“被我防空部队击落”,不谈苏军的援助。在陈毅市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问他是用什么武器击落国民党飞机的,陈毅说是用高射炮打下来的。有的记者问:“高射炮能打这么高吗?”陈毅风趣地说:“它能飞多高我们就能打多高!”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苏军巴基斯基部队在上海警备部队的配合下,四战四捷,先后击落国民党空军各型飞机6架,制止了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的轰炸破坏。台湾当局不得不采取“避免深入”的方针,明确国民党空军的任务应转为防守。

  大势已去:国民党军撤离舟山群岛

  与此同时,四野部队大举登陆海南岛。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被迫发出从海南岛和舟山撤军的命令,全面收缩以保卫台湾。5月9日,国民党舟山防卫司令石觉秘密飞往台北,参加蒋介石召集的撤军会议。

  从5月13日起,舟山群岛持续大雾,给国民党军的撤退提供了掩护。当天晚上,在海空军的掩护下,装载陆军的船队以疏散队形向南航行,20日全部到达台湾各港口。陆军完成撤退后,海军也开始撤离舟山。

  获悉国民党军撤退,三野部队迅速登岛。舟山解放的消息使上海人民欢欣鼓舞。《解放日报》5月21日在头版以套红标题报道:“舟山群岛全部解放,上海封锁宣告解除”。几天后,来自舟山的渔船陆续到达上海十六铺码头,满载新鲜的大黄鱼、带鱼,上海百姓的饭桌又摆上了久违的舟山海鲜。战争和空袭的阴霾一扫而光。

  国民党军队撤退后,东南沿海地区只有大陈、金门、马祖等少量岛屿为国民党军控制,国民党无力再封锁和袭扰大陆。中苏军事同盟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共中央解放台湾的信心。虽然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解放台湾的计划未能实施,但随着中苏同盟的日益巩固,新中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强于台湾,海峡两岸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文史参阅》

    1. 上海私营体育场馆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
    2. 1959—1965年上海工业企业“比学赶帮”运动研究
    3. 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
    4.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上海社会青年的组织化改造
    5.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
    6. 1950~1966年上海市居民零星自建住房研究*
    7. 上海解放后英国针对国民党封锁上海的对策及成因
    8. 国民党眼中的延安整风:从诋毁到借鉴经验以重振士气
    9.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在国民党中央活动一瞥
    10. 贾庆林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及两岸各界人士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