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人民军队沿着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阔步向前
发布时间: 2010-08-02    作者:刘精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7-28
  字体:(     ) 关闭窗口

  85%的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大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核心工程。党中央、中央军委始终把人才作为建军之本,持续不断地推进人才强军战略,出台了干部提拔晋升必须经军事院校培训制度,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制度,选派军官出国留学、培训制度,领导干部跨军兵种交流代职制度,按照能力指标体系考核使用干部制度(目前正在7个师旅级单位组织对干部实行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测试、智能手段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考评试点),评选奖励优秀指挥军官、优秀参谋军官、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士官制度等,对促进军队人才建设、造就高素质军事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军队有各类院校60多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100多个,先后向30多个国家派出军事留学生1700多人、短期培训师旅主官200多人。全国培养国防生的普通高校116所,建成国防生生源基地800多个,在校国防生已达4.8万人,北大、清华等31所重点高校每年为军队定向委培硕士、博士研究生1800多人。全军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已占85%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67.7%,硕士、博士占10.4%;作战部队军、师、旅、团领导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95%,受过本级军事院校培训的占56%,硕士、博士学位的师长、旅长、舰长日益增多。

  士官作为我军新时期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其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占士兵总数的60%上,一批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拥有专业技能的地方青年进入士官队伍。大学生入伍的义务兵逐年增加,尤其是2009年冬季12万大学毕业生踊跃参军,使士兵中大学生的比例已超过10%。

  所有这些,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三军联勤与后勤保障社会化

  收缩保障摊子,提高保障效益,是坚持走精兵之路的必然要求。2000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正式建立三军联勤体制,将各军区后勤部改为联勤部,负责辖区内所有军兵种部队的通用物资供应和通用勤务保障,海空军二炮的后勤系统仅负责各自专用物资供应和专用勤务保障,并于2004年在济南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通过联勤,不仅大大方便了部队,而且大大压缩了后勤规模,全军后勤人员精简了17%,后方仓库减少了27%,医院、疗养院减少了30%。

  为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军队办社会”的状况,国务院、中央军委大力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截至目前,全军5000多个营区的水、电、暖实行社会化管理,60多万人的饮食服务由地方公司承担,870多个军人服务社改由社会经营,160多个单位的通勤班车由地方公交系统提供,96%的军用装备物资实行市场化采购,由此撤销了2000多个食堂的人员编制,精简了5万多名军队正式职工。

  走出国门履行和平使命

  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军事关系,与27个国家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机制。2002年以来,中国军队与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印度、泰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的军队举行了17次联合军事演习,中俄“和平使命-2005”和“和平使命-2007”两次大型联合军演,对增进两军友谊、提高联合反恐作战能力、威慑境内外恐怖势力具有重大意义。1990年以来,中国已参加1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军事人员6000多人次,任务区涉及十多个国家。2009年1月以来,海军已先后派出5批舰艇编队赴索马里亚丁湾护航。中国军队走出国门,以维护和平为崇高使命,赢得了联合国官员和所在国民众的广泛赞誉,在世界上树立了文明之师、英勇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作者:刘精松,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

    1. 漫谈人民军队 陆军历史上的“军”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时间比例研究
    3. 20世纪50年代人民军队的干部训练工作
    4. 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 打造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
    5.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快速崛起——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述评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