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即赶赴灾区抗震救灾,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灾区局势和减少震灾造成的损失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此,本刊记者围绕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采访了正在国防大学指挥员班学习的有关部队领导和专家。
国家武装力量
运用方式的创新发展
田义祥(总参谋部应急办主任)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战争行动之外的国家武装力量运用方式,主要指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军事行动。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角度看,军队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样式:一是反恐维稳,二是抢险救灾,三是参与国际合作行动。
此次玉树抗震救灾,就是一次典型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震后,军队迅即启动军队应急指挥机制,第一时间调集兵力12798人紧急赶赴灾区,3天内救出被压埋的灾民1200多人。在此次救灾过程中,部队动员一切力量搞好保障,只要是救灾需要的,军队都尽最大努力进行全力保障,救灾物资和相关装备器材的提供,有时是不计成本和代价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7天动用飞机144架次、车辆1500多台,空运物资5000多吨,地面运输物资12000多吨。军队兵力使用采取就地用兵、就近用兵的用兵方式,首先使用有经验的、多次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把主要兵力、专业力量集中用于重灾区。根据抗震救灾需要,把整个灾区划分为13个责任区,均衡部署专业救援力量;在策略上,采取同步推进救灾与助民行动方式,在全力以赴抢救被压埋人员的同时,救治转运伤员、安置受灾民众、实施卫生防疫、恢复基础设施。震后24小时基本恢复交通通讯,48小时保证受灾群众住进帐篷、供应食品和水电,72小时重伤员全部转移至大中城市医治。18支军队医疗队的1200多名医务人员,9天诊治伤员3万余人。
我军近年参与处置汶川抗震救灾、应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一系列突发事件,承担了奥运和国庆安保等艰巨任务,全面检验我军有效遂行多样化任务的组织指挥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各类保障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军队和武警以核心作战能力建设为依托,建立以有效应急处突为重点、与国家相关部门和单位有机融合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应急指挥机制,加强了专业应急力量,完善了应急法规预案,强化了各类应急保障。
非战争军事行动
地位何以悄然崛起
薛翔(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室主任)
非战争军事行动地位崛起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历史产物。随着人类社会走向多极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传统安全色彩的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的冲突相对减缓。但国际格局严重失衡,霸权主义继续推行扩张政策,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持续不公正,南北差距拉大,文明冲突加剧,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失谐,导致恐怖主义猖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武器扩散加剧和跨国犯罪增多等,成为影响各个国家乃至全球安全的突出问题。军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就不仅仅要以战争及其准备的方式维护传统安全利益,也要以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方式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对此,各国纷纷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方案和规划,根据各国的情况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不仅运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处理国内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且广泛运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开展国际合作。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军队新职能、军事竞争新领域和大国角逐新平台。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和2006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希腊和德国均动用近万名的军人参与安保,北约还派出军舰和预警机协助。近年在国内外多次举行的非传统安全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人员的一个共识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地位作用明显上升,其理论发展及其实践创新,深刻反映了当代军事力量建设运用的重要趋势。
近年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体现出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运用频繁。近年,我军遂行的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数量明显增多。如2008年应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和奥运安保等几场非战争军事行动,总数达到近70万人。二是行动多样。我军既要一如既往地遂行维护国家边、海、空防安全,遂行维护国内社会秩序、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系列相关行动,还要适应国家对外经济交往、深化国际合作等新情况,实施维护战略通道安全、国际救援、国际维和等一系列涉外行动。三是影响突出。我军实施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完成任务圆满,对内可广泛凝聚人心,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长期稳定;对外可展示实力,有利于支撑国家利益拓展。总之,实现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力量的融合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军军事新一轮改革需要把握的重要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