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中国的军事崛起与军队建设
发布时间: 2010-03-24    作者:潘启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3-24
  字体:(     ) 关闭窗口

——访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原所长刘明福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原所长刘明福在他潜心四年撰写的《中国梦》中提出:21世纪的中国,要“冲刺世界第一,竞争冠军国家,创造中国时代,建设无霸世界”的观点。中国的军事崛起与军队建设能否保障“中国梦”的实现?为此,本报记者就这一话题对刘明福教授进行了专访。

   军事崛起保中国梦想成真

   记者:国外媒体经常有人宣扬“中国威胁论”,而您曾提出:要想“和平崛起”,必须“军事崛起”;追求“和平崛起”,不畏惧“战斗崛起”,这一观点应该如何理解?

   刘明福: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比中国强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在“美强中弱”且差别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不说“美国威胁论”,美国人凭什么说“中国威胁论”?!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实际上是美国阻挡和迟滞中国军事强大的一种舆论遏制。

   这些年,我们中国人讲发展,是讲“和平发展”;讲“崛起”,是讲“和平崛起”;讲“统一”,是讲“和平统一”;讲外交,是讲“和平外交”。这对于展示“中国和平形象”当然有用也有利。但是中国在美国面前,更需要展示的形象是不怕遏制,中国迫切需要具有的是让美国不敢遏制和根本就无法遏制的军事力量。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够保证中国和平崛起呢?只有中国自己。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对美国单方面妥协、退让的代名词,更不是乞求和忍受侮辱的同义语。这就是邓小平早就向美国宣示的,不要幻想中国会吞下任何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苦果。

   中国和平崛起,是以其他国家特别是以美国的和平对待为前提的但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美国是否一定“和平对待”或者“和平遏制”呢?如果美国既不支持中国和平崛起,又不局限于对中国的“和平遏制”,而是对中国崛起进行“军事遏制”,甚至进行“战争压制”,以武力阻挡中国的和平崛起,怎么办?那就把中国“逼上梁山”,迫使中国只能通过战争来捍卫国家崛起的权力,突破霸权国家的武力遏制、战争遏制,实现战斗崛起。中国不能为了和平而不崛起,当崛起与和平发生不能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中国不能为了和平而牺牲崛起,不能为了避免战争而不崛起。

   中国坚持和平统一,但是,当“台独”势力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要分裂祖国的时候,当国家统一与国家分裂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中国不能为了和平而不要统一,不能为了和平而容忍分裂。当然,即使中国被迫战斗崛起,也不同于历史上一些崛起大国的扩张崛起、霸权崛起。

   记者:您曾提出要重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这不是给“中国威胁论”以口实吗?

   刘明福:没有尚武精神的和平精神,既不能保证国家的和平生存,更不能保证国家的和平发展。孙中山说,由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尚武精神弱化,不善战,不知求自卫之道,所以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就不适于生存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有470多次。从1840年到1905年的65年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745个之多。中国今天和平崛起的基础和条件,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通过400多个战役打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复兴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含义。21世纪,在强势崛起和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尚武精神,是一种为了民族生存而敢于拼命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国家伟大复兴而敢于强军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和平发展、和平崛起而敢于战争的精神。中国的军事实力,必须要强大到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不敢也不能用军事力量来遏制中国崛起的程度和水平。

   开放强军·价值观建军·精英兴军

   记者:在追求“和平崛起”,同时不畏惧“战斗崛起”的过程中,您提出要在“开放强军”、“价值观建军”、“精英兴军’,这三方面加速我军的军队建设。请问何谓“开放强军”?

   刘明福:所谓“开放强军”,听起来有点陡然,实际上这是世界军事潮流之必然。现在,有个“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也有一个“军事全球化”。这两个全球化在性质和特点上当然不同,但是在开放、交流、合作方面则是具有相同点的。冷战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军事交流与军事合作加强,军事外交成为增进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军队和一些国家军队的军事外交甚至走在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前面,一些政治外交的难题,是通过军事外交的特殊渠道解决的。从军队建设的角度看问题,军事外交的实质是开放建军,就是在军队建设上坚持开放政策,以军事开放促进军事思想解放,以军事开放消除军事误解,以军事开放增强战略互信,以军事开放凝聚和平共识。

   我国从1998年开始每两年发布一版国防白皮书,阐明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增进了外军对我军的了解,对于消除西方世界关于“中国威胁论”的鼓噪起了积极作用。这项工作是在逐步改进的,并且以后还会不断有新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中国国防白皮书不可能按照美国国防部的需要去写,不能以美国满意为标准,而是要遵循世界惯例,立足中国的国防安全,该开放透明的就开放透明,该保密的就要保密。开放强军的力度要加大,防间保密的工作必须加强。

   记者:如何在“价值观建军”中体现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个军队以及作为每个军人来说,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刘明福:所谓“价值观建军”,就是建军要建价值观。任何一支军队,都是用一定的价值观武装起来的军队、是为一定的价值观而战的军队,是“价值观军队”。军队首要的武器装备,不是有形的枪炮,而是无形的价值观。胡锦涛主席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要求全军把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军队建设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整个人民军队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整个军队来说,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建设一支什么性质的军队。作为每个军人来说,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一代什么样的军人。其中,“忠诚于党”,解决的是“军魂”问题,就是军队“听命于谁”;“热爱人民”,解决的是“宗旨”问题,就是军队“服务于谁”;“报效国家”,解决的是“爱国”问题,就是军队“报效于谁”;“献身使命”,解决的是“职能”问题,就是军队“贡献什么”;“崇尚荣誉”,解决的是“追求”问题,就是军人“追求什么”。核心价值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决定军心所向。当代革命军人,当代人民军队,军心向党、军心向民、军心向国,心系使命,崇尚荣誉。要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建军育人。特别是引导在地方大学的“国防生”树立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使命感,不仅把穿军装看成是“职业”和“就业”,而且是值得为之贡献青春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神圣“事业”,从而勤奋学习、刻苦训练、遵守纪律,把自己锻造成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

   记者:所谓“精英兴军”是不是在于强调培养我军新型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

   刘明福:所谓“精英兴军”,就是要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提高军人素质。根据21世纪初的一个调查资料,美国企业界的经理阶层中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只占总数的19%,而在准将阶层的军官总数中则占88%。美军将领的学历水平普遍高于地方企业高管。美国提出为50年后的军队建设准备高质量人才。信息化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精英化——靠精英建设军队,建设精英军队。我军从建军以来,基本上是一支农民的军队,多年来是一支以中学生成分为主的军队。我军要实现“现代化”,官兵成分必须尽快实现“大学化”。

   现在军官队伍已经实现了大学化,但是士兵队伍差距很大。士兵队伍实现大学化,既十分必要和迫切,又具备了良好的客观条件,2009年全国毕业大学生610万,今年将达到630万,而军队现在每年征集新兵60万,是当年毕业大学生的1/10。好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大学生当兵的路子。实现军事崛起,实现我军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吸收大批精英人才从事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精英军队。

  
    1. 人民军队监察体制建设述略
    2. 科学发展铸辉煌
    3. 大力弘扬“英雄军事五项队”的崇高精神
    4. 推动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
    5.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6. 永远的军魂 永久的忠诚——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述评一
    7. 让学习力助推战斗力
    8.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9. 在战争前学习战争
    10. 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