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际安全
美媒:若核心利益遭威胁 中国南海政策不再温和
发布时间: 2010-05-11    作者:落晖    来源:环球时报 2010-05-11
  字体:(     ) 关闭窗口
   据日本时报5月9日报道,中国近期的一系列军事动向,显示其似乎越来越坚持声称对南中国海80%面积的领海拥有主权。在这些区域内,中国有十多个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同东南亚多个国家存在争议。

  报道称,最新的事态发展动向无可争议地指向了这一点。日本、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几个在区域稳定性中存在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上个月,中国海军在南海完成一次长时间的军事演习,此举明显是为了展示中国不断增长的海上军事实力。此次军事演习持续近三周,其中包括有中国部分最先进的军舰参加。演习中,一支舰队从北海舰队军事基地驶向南沙群岛。在这些岛屿中,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对部分岛屿声称“拥有主权”。中国舰队驶抵永暑礁,1988年中国收回永暑礁。现今,中国军方已在该礁部署雷达预警站。同时,从中国大陆各个空军基地起飞的战斗机演练了突袭、夜航、空中加油、雷达干扰,及对南海的模拟轰炸等技能。

  两周前,中国渔政署称,为保护中国渔船的正常捕捞作业,其已对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开展了常规巡逻。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由越南、菲律本及马来西亚军事驻扎。渔政署还称,自4月1日起,重新更换的两艘新船取代原有船只,从中国海南岛出发,开始对该地区展开例巡。中国称,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不顾中国拖网船在本国领海捕捞作业的事实,屡次对其骚扰,甚至非法扣押。中国南海渔政管理处副主任刘天容(音)称,例行巡逻是为保护中国渔船不被非法掠夺、扣押和驱逐,“在这一区域实施的保护措施,是中国对无可争议的本国领土实施的主权管理。”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展示了在南海纵深开展军事部署的能力。另一支装备先进舰艇和潜艇中国舰队从中国东海驶入日本南部的太平洋海域。其中“中国直升飞机靠近并跟踪日本船只”引发了东京的抗议。

  中国媒体4月27日评论称,中国正在争夺东亚地区的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自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加强防御举措之后,中国可能会在国际公海上举行更多的军事演习。

  “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中国海军的持续转型对东亚和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带来改变,”中国媒体称,这种转型是明确的,因为中国“虽然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本国核心利益,但并没打算在太平洋中部挑战美国,也没打算在中国近海和日本引发军事争端。”

  《纽约时报》近期报道称,中国告知到访的两位美国高级官员,事关中国领土主权的核心利益,因此中方决不容忍任何对南海的干涉。美国官方则说过,这是中国第一次将南中国海区域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如同台湾和西藏。这意味着,为保护在该地区的陆、海主权,在必要时,中国将会采用军事威胁甚至军事行动的手段。

  3月,在美国智库“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发表的演讲中,新加坡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志贤指出,中国在东南亚的政策一直是“柔和的、渐进的”,但如果其核心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就不会如此了。在3月下旬于北京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防务和安全对话中,军事科学院高级上校陈舟(音)就中国海军建设问题称,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唯一未实现完全统一的成员国”,他补充说,“我们仍然面对许多挑战,例如和多个国家存在海上争端。”

  中国对南海区域显而易见的自信,来自于有着十个成员国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就“是否及如何面对这一争端”的持续分歧。报道最后称,由于缺乏战略统一的东盟,其他相关利害关系的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也都无法有效地约束中国。 

    1. 美媒:中美关系走向修复但变数仍存
    2. 美媒高度评价我军远程投送能力
    3. 中国人真来了,比我们想的要快
    4. 美媒:中国致力创新人民战争理论
    5. 美媒:西方应感谢中国的七个理由
    6. 苏联援助中国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内幕
    7. 中国海军举行首次环海南岛海上实兵演练
    8. 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完成护航任务后安全返航
    9. 中国海军护航中外船舶3168艘次 成功率达100%
    10. 中国海军出访及远航训练编队抵达新西兰奥克兰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