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体制和法制
新中国60年兵役制度的调整改革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09-12-21    作者:肖季文 朱鹏    来源:军事历史 2009-12-21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信息化条件下中国兵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行的《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自实施以来,对于促进征兵工作的制度化,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和人民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现行兵役制度也必将进行深刻变革。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认真总结兵役制度改革的经验,充分借鉴外军兵役制度改革的做法,不断推动兵役制度的发展完善,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可靠保证。可以预见,中国兵役制度的改革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并出现新的发展趋向:

  ()在兵员构成上,志愿兵比例逐步提高,义务兵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实行完全的志愿兵役制

  战争形态变化是推动现代兵役制度发展与变革的直接动力。随着战争的出现,就有了兵役制度。兵役制度总是伴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战争步入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以高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大量高新技术装备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军队可以用少量的技术兵器完成原本需要千军万马才能完成的任务。一些西方军事专家认为:建立一支精干的、全志愿的职业常备军,比主要依靠征兵的常备军更能应付紧急状态。因此,许多国家在军队建设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精兵、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利于骨干保留、人员精干、职业化程度高的志愿兵役制,已成为世界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l995年以来,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俄罗斯、西班牙等曾经实行义务兵役制或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制的国家,先后宣布取消义务兵役制,实行职业化的全志愿兵役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实行志愿兵役制的国家已增加到54个。实行志愿兵役制,有利于数量较少、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志愿服役者长期在军队服务,熟练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更好地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性岗位日益增多,可供短期服役的义务兵发挥作用的空间将逐年递减。而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发展,必将为国防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经济支撑,使志愿兵比例的提高成为可能。最终,在条件成熟时,中国的兵役制度将实现从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制到志愿兵役制的转变。

  ()在兵员素质上,征兵的学历“门槛”稳步提升,高素质兵员不断涌入军营,大学生将成为士兵方阵的主力

  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参战人员不断提高科技素质,以适应战争的需求。战争实践无一例外地表明:军队的质量优势可以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而数量优势难以弥补质量上的差距。要想打赢信息化战争,既要依靠信息化的武器装备,更要依靠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在未来战争中,一支军队的命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军队的兵员素质。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必然要把提高兵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放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目前,士兵征集的对象虽然逐步以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体,但中学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和城镇待业青年仍占大多数。随着中国征兵对象主体的改变和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只具有中学学历的应征青年将不再具有参军服役的资格。随着军人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不断提升,军队将真正成为社会中青年精英人才的云集之处,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军营,并最终成为士兵队伍的主体。

  ()在军官队伍建设上,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

  军官职业化是以职业军人作为军官队伍主体,国家通过法律确保军官服役既是履行义务又是谋生的职业,是军队的组织结构和装备技术达到一定的现代化水平,对军官的素质能力和队伍结构安排提出的职业要求。在以信息化为主导、战争形态逐渐向“非线式作战”和“非接触作战”转变的今天,对军官队伍结构和智能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人民军队还面临着军官队伍整体素质能力与履行历史使命不相适应、军官职业制度安排与市场经济人才配置规律不相适应的双重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迫切需要军官队伍的制度安排向职业化建设方向转变。同时,中国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为建立军官职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因此,在坚持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改革制度入手,优化军官队伍结构,健全军官职业教育训练制度,建立军官评价和选拔晋升制度,调整完善军官服役制度,逐渐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势在必行。 

    1. 新中国军事技术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2. 粟裕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研究
    3. 毛泽东与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定
    4. 强军目标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防使命任务的演变
    6. 聂荣臻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
    7. “哈军工”的办学治校特色及经验
    8.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防敌突然袭击的决策与准备
    9. 论抗美援朝精神的形成及影响
    10. 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指导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