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工国防精神的主要特征军工国防精神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与反对“和平演变”相结合。军工国防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所不容,“冷战”后西方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强化反“和平演变”意识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军工国防精神的重要内容。
第二,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相结合。“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一切以自身利益为标准,在世界事务中继续推行霸权,推行“治外法权”。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军事等方面相对比较落后,在国际上受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因此,反对霸权、维护和平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国防建设积极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军工国防精神的重要内容。
第三,坚持强化国防意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教育,这是在精神层面的努力。同时也在不断利用高新技术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与创新,提高武器装备的科技水平和防御能力。有了武器装备上的先进,才有要求和平的能力与资格。
第四,坚持自卫与积极防御相结合。我们主张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维护国家安全,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防御性国防。在防御战略上坚持积极防御的方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国家和地区间的矛盾冲突主张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从而为国家发展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于霸权主义,坚决还击。
第五,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与建立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相结合。现代战争和国防是全方位的。面对现代战争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要求,如果不能充分发动人民参与战争,或是不重视提高武器装备水平,都很难在现代战争中取得全胜。因此,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始终坚持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调整和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体制与机制。
(四)军工国防精神的重要作用
军工国防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的重要因素,是民族之魂的重要象征。军工国防精神在国家安全和防务活动中,以至在增强整个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方面,都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第一,军工国防精神是国家进行战争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战争的胜负是物质与精神综合作用的结果。军工国防精神作为一种重大的精神力量,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危难之际,就会转化成重大的物质力量,转化为战斗力,表现出压倒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使敌人望而生畏,胆战心惊。在未来战争中,虽然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但强烈的军工国防精神仍将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仍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终赖以胜敌的重要决定因素。
第二,军工国防精神一定程度地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成熟与文明的重要标志。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防是立国之本,关系到国家各民族乃至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国家安全这个共同利益支配下,全国上下能够凝聚国家意志,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进而升华为强烈的国防精神,从而形成共御外侮的精神长城。反过来,这种强烈的国防精神又能够进一步增进国民的团结,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提高民族凝聚力,进一步提高战胜各种困难的民族自信心。历史证明,军工国防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与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军工国防精神得到强化,国家就会安宁,民族就得以昌盛;反之,松弛武备,贪图安逸,在外侮面前卑怯退让,其结果必然是遭受凌辱,任人宰割。
第三,军工国防精神对国防建设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国民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军工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虽说是在国家安全和防务方面,但其作用却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上,它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同样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和平时期,强烈的军工国防精神可以转化为富国强兵的强大动力,激发人民群众知难而进,拼搏向上,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反过来,经济建设上去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也就为建设强大的国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军工国防精神,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在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奋勇开拓的重大推动力量,成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
三、大力培育和弘扬军工国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