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科技与武器装备
袁和平: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发布时间: 2010-04-13    作者:袁和平    来源:《学习时报》 2010-04-13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东亚,尽管日本宪法禁止向海外派驻武装力量,日本名义上没有航母,但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逐步为自卫队派驻海外松绑,不断扩大执行任务区域。近年来,日本更是拿着“中国造航母”当借口,明造多艘“准航母”,暗组远洋舰队。它的“直升机护卫舰”,实际是轻型航母,不仅可搭载反潜直升机,还可搭载 4架超大型运输直升机,承担两栖攻击等任务。韩国的两栖攻击舰“独岛”号,是排水量达1.4万吨的“准航母”,已于2007年服役,标志它已迈入亚洲海上强国的行列。

  读完这些信息,国人会是什么感受?还是梁光烈说得好,大国中只有中国没有航母,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精准而智慧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愿望。

  有关中国造航母的传闻,近年来久有众多海外媒体轮番炒传。对于人家怎么说,无须太在乎,关键是看中国有无这种战略需求和实际能力做保障与支撑。回过头来,就让我们看看中国现实发展是否有这样的战略呼唤吧。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民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在近岸海域实施防御作战。80年代以来,海军实现了向近海防御的战略转变。进入21世纪,海军着眼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全面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逐步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推动海军建设整体转型。经过60年建设,海军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战略军种和海上作战力量。随着大批新型战舰和武器装备服役,随着中国海外战略利益的拓展与确保海上通道安全的需求,中国海军向深蓝挺进的现实,呼唤着中国造航空母舰的诞生!

  2007年1月8日,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态说“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这是在外界猜测议论了好多年之后,中国官方首次对“制造航母”问题有了正式答案;此前,中方最为直接的说法是:“随着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中国将逐渐具备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有分析认为,从“将逐渐具备”这种不太确定的用语,到“具备”这样完全肯定式的用语,恰恰反映了中国对自己的国防科技能力不断增强的信心,并显示中国准备增加国防科技的透明度。

  该新闻发言人表态说明,中国作为正在成长的世界大国拥有航母是正常的,为得到航母而突破一些障碍也是值得和必要的,中国应当有决心也有智慧消除外界的疑虑,迈出拥有航母的重要一步,而不应在一些议论面前止步不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和平的,中国建航母也是维护世界和平,所以外界的疑虑是多余的。

  正当此时,《刘华清回忆录》面世了,它在一定程度上给国人吹了点建造航母的“毛毛雨”。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在回忆录里谈到了“中国造航母”的历史话题。从中也让国人增添了新的期冀。终于在2009年那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梁光烈会见日本防务相时说出的这番话,让国人看到了人民海军不仅已拥有导弹驱逐舰、战略核潜艇,而且还一定会有航空母舰。

  对此,海外一些立场相对公允的媒体认为,中国目前的战略利益是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把握战略机遇期,使自己尽快发展,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需要,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不管外媒如何预测,“中国将建造航母”,可能正在由国人的期盼演变成现实之中的国防科技工业的不懈奋斗。国人的期盼必将托起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航空母舰。

  

    1. 姬文波: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战略指引
    2. 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建设的经验
    3. 毛泽东国防尖端科技战略的成功决策与“两弹一星”的历史经验
    4.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思想及启示
    5. 中国防御系统对低空慢速小目标拦截实验获成功
    6. 试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援助
    7. 史鉴不远: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的改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