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发展步伐又好又快
基础设施升级为长远发展插上翅膀
驶进北川,双向行驶的6车道柏油路——辽宁大道恰似两只张开的手臂,欢迎着八方宾朋。
北川的路,跟过去不一样了。路,连着被称为中国建筑史上奇迹的北川新县城。路,连着特色文化旅游羌寨——擂鼓镇猫儿石村“吉娜羌寨”、北川石椅羌寨……路,连着北川人民的新生活。
四川灾区基础设施项目,既是重建项目,也是发展项目,为灾区乃至全省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837.3亿元,完成高速公路恢复重建1424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和重要经济干线灾后恢复重建4847.8公里,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为29028公里。不仅全面恢复了灾区道路、打通了“生命线”,而且完善提升了交通网络、建设了“经济线”。
2008年9月12日,都江堰道路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困难接踵而至:向峨乡大量房屋要重建,道路运输量非常大,与重新改造道路的时间“撞车”。“错时建设工作法”由此诞生,都江堰市交通局长高成军说:“道路建设时间从晚上10时到凌晨6时,避开白天农房重建的时间。既解决了民忧,又加快了进度,3个月时间,改建后的蒲张路就顺利通车。”
两年后,另一组数字摆在我们面前:改扩建道路555.93公里、新建道路747.42公里、都江堰市全市通车总里程达2054.67公里……地震后改扩、新建道路里程相当于地震前历年建设里程总和。“这份成绩还远远不够。”高成军说,围绕成都市“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中心工作目标,都江堰市要一年内完成市域现有道路的上档升级和站点建设,两年内完成市域主干线道路建设工作,三年内完成新的交通运输架构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和谐相融、全域交通。
“以前赶场,起早摸黑,还要走几十里山路,要不然就赶不上车。现在进个城,出门就是公交线,抬脚就是公交站。班车随时到,有座有空调。”江油市敬元乡潮阳村党支部书记杨成财感慨。震后,江油已建成1002.6公里通村公路,全市470余个行政村实现了公路全覆盖。
四川灾区的18个重灾县,普遍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为“大动脉”,形成抗灾能力强、应急交通网络完善、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市县域路网体系。对各区域各景点和永久性安置点与公共服务体系、运输体系实行串珠连接,加速推进城区枢纽站、乡镇村客运站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努力实现“镇镇通公交”、“村村通公交”,最终实现铁路、班线客运、公交、出租汽车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
新兴的公路网,打破行政界限,延伸了沿江、沿快速通道的产业链、服务链。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发展呈现同城化趋势,市县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震中汶川映秀,城区主干道已经修建为平整的柏油马路或图案别致的碎石路。依山、沿河修建的居民安置点、中心卫生院、综合市场、商业步行街、羌族碉楼等设施,被新建的道路、桥梁连为一个整体。
“新汉旺将是山美水美的人间天堂,会是生态旅游的胜地。”绵竹市汉旺镇党委书记张扬武说,在地震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汉旺这个地方,江苏无锡援建后让这座普通小镇成为川西的交通要道。起于汉旺镇的德阿公路一直延伸到九寨沟、阿坝等地,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将为汉旺带来新的生机。
四通八达的公路,缩短的是城市与乡村间的差距,带出的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勃勃生机。
10月18日,西南最大的果蔬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北川维斯特商品交易所正式交易。北川以及四川农民可以足不出户上网卖蔬菜及其他农产品。当日,首批北川当地板栗、核桃、木耳和花椒4种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成功。
互联网进村入户,在灾区农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汶川的苹果、汉源的花椒、青川的核桃、北川的蕨菜,灾区的许多土特产,还没有下树、上架,收购商和价格就已经确定好了……
有路就有绿色,有路就有产业,有路就有新的希望。
灾区的路,是长足发展的翅膀,灾区的路,承载着明天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