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解读“新疆兵团模式”
发布时间: 2010-03-19    作者:蔡侗辰 通讯员 杨东 周小靖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3-19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农工商集团。统计结果表明,多年来新疆兵团的现代化农业多个方面位居中国第一:

  ——拥有播种面积1478.7万亩,人均拥有播种面积5.78亩;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万元;

  ——从业人员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为2.3万多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7倍;

  ——其大面积农业生产的平均投入产出比;

  ——以棉花采摘实现机械化为标志的农业机械化:农田机耕、机播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9%、98%,分别高出全国作业水平一倍以上;小麦、水稻、油料三种作物生产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

  ——以灌溉实现电脑控制为标志的信息化农业。

  许多专家、记者来访,都曾被这里的所见所闻深深震撼。作为在特殊历史时期诞生、担负屯垦戍边特殊使命的新疆兵团,其所属的师、农场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塔克拉玛干大漠和天山以北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漠四周,在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在环境十分恶劣的荒漠地区,新疆兵团却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领跑者。

农业机械化正在全面实现

  一辆辆采棉机,来来回回驰骋于如银的棉海中。近年棉花开摘后,新疆兵团农一师一二团的8台采棉机全面投入棉田。采棉机像一个永远也吃不饱的怪物,几天时间,近4万亩棉田就被它采光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来,即推广农业机械化,诸如小麦、玉米、水稻、油料、番茄等农作物的生产,早已全面实现机械化。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程度超过85%。据介绍,地缘优势使得棉花成为新疆兵团的经济支柱,其棉花年总产占中国的六分之一;自1995年以来,新疆兵团的棉花单产、人均棉花占有量、商品率和出口率一直居全国第一;棉花年产值占整个新疆兵团农业产值的57.5%,棉花收入占职工年收入的70%。

  从2001年起,在新疆兵团农一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等主要产棉区的38个团场,推广机采棉;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摸索、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机采棉技术体系,尤其在设备改造和使用脱叶剂的用量等技术已非常成熟,在处理残膜技术上有独特的创新;出台了机采棉的规程和质量标准。

  目前,全新疆兵团拥有采棉机305台,与之配套的棉花清理加工生产线57条,累计收获机采棉203万亩,相对于人工摘花,节约资金3亿元。

精准农业蓬勃兴起

  哪块棉田需要浇水施肥,浇多少水、施多少肥,只需在微机前点击鼠标即可。这是记者在新疆兵团农一师三团采访时看到的情形。这种被称为“精准农业”的新型耕作方式正在新疆兵团蓬勃兴起。

  据三团农技人员介绍,通过气象观测装置,自动采集温度、风速、风向、蒸发量、日照辐射量等数据,测定出土地中水肥的含量,告诉人们是否应该对作物浇水、施肥,由计算机按作物对水的需求量控制灌水。灌好水的地块,计算机会自动发出指令,停止灌水。此举节水达50%,节肥达40%,可增产3成;全团每年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400万元,每个职工管理棉花的定额可由40亩提高到200亩。

  棉花定苗期间,记者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团场棉田采访,却几乎见不到职工忙碌的身影。一二四团十八连职工陶平的一席话解除了记者的疑惑:“往年这个季节最忙,要雇人间苗还要中耕除草。现在我承包的140亩棉花全部用精播机播种,一穴一粒种子,可省事啦!一亩地可节省人力费、种子费30多元呢。”

  记者曾在农七师一三○团、一二五团、一二四团的棉田采访时看到,精播机播种的棉田棉苗长势明显地齐、壮、匀。据介绍,这种名叫“科神”的棉花精量播种机,由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自主研制而成,其4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这种精量播种机在新疆兵团已全面推广,在各地都受到好评。

节水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水稻,顾名思义离不开水。然而,在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近郊一片近似戈壁荒滩的干旱实验田里,兵团人运用滴灌技术,把水、肥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田间水分的要求,由一个压力泵通过粗管和细管精准地将水输送到水稻的根部,节水省肥,增产增效,2009年获得了亩产739公斤的佳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总场七连连长雷云宵告诉记者,棉花大丰收,膜下滴灌技术立了大功。在兵团推广使用这一技术的其他农场,农作物同样取得好收成。

  雷云宵算了一笔账,与常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相比,采用膜下滴灌这一高新灌溉方式,全连3100亩棉花亩均籽棉至少增产100公斤。同时,膜下滴灌还可以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力和机力投入、改良土壤等,生产成本减少了,棉花品质提高了。这几项加在一起,连队职工每亩棉花平均增收600元以上。

  截至目前,新疆兵团包括微灌节水新技术在内的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0%多,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节水规模世界第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孔星隆介绍,从一定意义上说,新疆兵团担当了现代农业合作组织的角色,使得农业生产和市场竞争不再以单家独户的方式进行,从而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的效应,大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1. 中国农产品贸易角色变迁:1949—2019
    2. 《1963-1972年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研究
    3. 农业学大寨运动及其再评价
    4. 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5.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7. 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
    8. 农业女性化:影响及前景
    9. 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全局的两个问题
    10. 邓子恢农业生产责任制思想探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