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浙江:从经济大省迈向文化大省
发布时间: 2010-03-02    作者:叶辉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3-02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文化自觉上,杭州市堪称大手笔。

  2001年起,杭州市分期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政府投入50多亿元。西湖水面扩大到6.5平方公里,环湖道路延长至38公里,发掘出几十处新景观;先后改造、开放了西湖南线、杨公堤、新湖滨、梅家坞茶文化村和北山街,重现了“一湖映双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等历史景观,形成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经过整治,湖水的透明度有了明显改观。西湖再度焕发了青春。

  政府如此大的投入,换回的竟是西湖景区大规模的免费开放。2002年10月西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结束,南线的涌金公园、柳浪闻莺、学士公园、长桥公园四大公园以及中山公园免费开放;2003年10月,免费开放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杭州花圃;200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六大博物馆、纪念馆也实行免费参观游览。西湖风景区76处公园、博物馆、纪念馆已有53处免费开放。

  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说,“文化对老百姓已不是休闲点心,而是一日三餐。既然是一日三餐,文化就变成了党委政府下决心解决的民生问题。”

  把文化当作民生问题,这正是一种难得的文化自觉。

  用“跨越式”来形容浙江最近几年的文化发展状况,并不为过。

  2007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总产出2123.44亿元,实现增加值595.93亿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一片阴霾。浙江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实现经贸展览洽谈成交额18.6亿元;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为28部18411分钟,排名由全国第五升至第三;全省广播影视业经营收入97.44亿元,增幅10.76%。

  2009年,浙江制定了《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在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浙江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一批文化单位和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开始在文化市场上纵横驰骋,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3.2%。

  国有文化集团力量壮大。2009年6月,浙报集团参与投资的杭州阜博通影音传播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浙报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同年10月,“2009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举行,杭州正在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10月28日,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银行与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在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影视企业开展“版权抵押”进行探索。

  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中国印刷史》《海报传奇》等浙版图书深受欢迎;集团下属的浙江少儿出版社在国内少儿图书市场连续7年实现占有率第一;浙江新华发行集团改制后对313家新华书店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2009年销售码洋72.2亿元。

  民营企业是浙江文化产业中的一支生力军。

  《万家灯火》通明,《超强台风》呼啸,人们蓦然发现,沉寂的浙江影视业近年突然开始热闹;浙江民营影视企业华策影视《中国往事》获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最高奖“最高电视剧大奖”;浙江有500多家民营影视机构,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横店影视城已吸引全国305家影视机构落户,2009年接待中外剧组106个,吸引旅游人次674万,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杭州宋城的《宋城千古情》累计演出1万场,接待观众2000余万人次,创收15亿元。

  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3.5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75万余人。

  文化产业增加的不光是GDP,今日播下文化的种子,明日收获的是文明进步的果实。

  当然,浙江的文化发展与兄弟省份乃至发达国家比,文化原创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正如省委书记赵洪祝所说:“文化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更高起点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着力打造浙江文化品牌、建设浙江文化地标、塑造浙江文化形象。”

  随着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文化自觉的增强和工作力度的加大,浙江在坚持文化惠民、着力文化创新、打造文化精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浙江从经济大省迈向文化大省一定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1. 郑有贵:乡村之美在于有文化魂
    2. 同仇敌忾 共御外侮
    3. 浙江:两翼齐振助腾飞
    4. 浙江改革开放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5. 在中国(浙江)政协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