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湖北:打破常规谋划新局
发布时间: 2010-03-01    作者:夏静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3-01
  字体:(     ) 关闭窗口
  跨越虎年春节,荆楚大地“虎虎生风”:鄂东,总投资450亿元的武汉城市圈四条城际铁路正在加紧建设;鄂西,从武神公路到神农架机场,从恩施大峡谷到水乡洪湖,处处都是热潮澎湃的工地;鄂中,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正式实施……

  去年此时,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处于中国内陆的湖北感受到了丝丝“寒意”。面对莫测深浅的危机,湖北提出了“弯道超车”的发展思路,并借此谋划新局。一年之后的今天,一幅崭新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结构:危机中展现“生机”

  2009年,在金融寒潮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启动了总投资15亿元的铜冶炼节能减排项目。这个即将于2010年底投产的项目,不仅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0吨,还能降低50%的能源消耗,粗铜冶炼回收率达到98.07%,企业年增效益2亿元。

  大冶有色是湖北省有色金属产业的排头兵。金融危机爆发后,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下跌,企业销售额锐减20亿元。困境之中,大冶有色“被迫”开始了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与有色金属一样,金融危机中钢铁、化工等支柱产业均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湖北省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钢铁、有色、汽车等10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全省优选2546个重点支持项目,总投资额5597亿元,调整与升级全面展开。

  正是在金融风暴的“漩涡”中,武钢三冷轧、东风自主品牌汽车、中国南车武汉基地、宜昌全通冷轧涂镀板……一大批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的重大项目获得支持,推动产业生产方式转型、技术升级。以此为基础,湖北省出台千亿元产业工程、产业倍增计划。根据规划,到2011年轻工、石化分别突破3000亿元,汽车、钢铁、装备、电子信息分别过2000亿元。

  危机,被湖北当作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为尽快形成产业竞争力,湖北省通过财政、税收、价格和信贷等杠杆,让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利可图,进而逼迫其转型升级或直接淘汰。2009年以来,全省共关闭“九小”企业86家,单位GDP能耗下降6%,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计划。正如省长李鸿忠所说,保增长不是保粗放增长,不是保落后企业,不是保无竞争力的产品;扩内需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不能形成新的过剩产能,而是要增强产业、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湖北经济在风雨中站稳了脚跟,并重新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前不久召开的湖北省“两会”上,产业结构调整再次被列为中心工作之一。明确提出,2010年将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等。

区域规划:“应急”与“谋远”兼具

  2009年,湖北区域经济好戏连台:武汉城市圈内大东湖水网生态工程、花山生态新城、临空经济港等156个项目陆续启动,总投资5289亿元;前9个月,城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多亿元,占全省比例超过64%。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紧跟其后。以生态为基础,以资源整合和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12个重点项目年内开工,总投资达1222.4亿元。7月,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顺利启动,一个依托“黄金水道”的经济带雏形初现。

  “应急不忘谋远”,使危机之中的湖北经济不至于患上“近视眼”。许多金融危机中的“应急之举”,同时也被当成了湖北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早在危机初起之时,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就指出,越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越要注意着眼长远,把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结合起来,毫不放松地推进结构调整、积蓄发展后劲,争取形势好转的时候“热”得更快一些。

  湖北在区位上承东启西,既有经济后发达地区资源丰富、劳务成本低的特点,又有像省会武汉这样比较发达地区,交通便利,科研实力强,工业基础完备。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政策集中实施,沿海产业加速转移,中部地区“板块效应”日益凸现,为湖北带来了打破常规、“弯道超越”的大好机遇,也带来了谋划未来蓝图的千载良机。

  面对金融风暴,湖北更加坚定了既定的发展战略——“两圈一带、双轮驱动”。“两圈”指武汉城市圈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一带”指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例,2009年无疑是飞跃发展的一年:通往全省最西部恩施州的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宜巴高速正在建设中,三年内可望全部建成;武当山至神农架生态旅游公路、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十堰至宜昌铁路、神农架机场等工程,也在进行建设或开工准备工作。

  谈到“谋远”,目标当然是可持续发展。2009年,作为我国“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提出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的发展模式,准备将“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成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被列为湖北省未来10年重要的探索性工作。

消费市场:“内需”撑起一片天

  2009年1月至11月,湖北省出口89亿美元,同比下降17.8%。“外需”市场的大幅度萎缩,为湖北经济在危机之年的表现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同一时期的另一组数据很快打消了人们的疑虑。2009年1月至11月,湖北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5.61亿元,同比增长18.9%;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12831.5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

  湖北经济的“上佳”表现,得益于稳定而又强劲的“内需”。为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湖北省启动了一系列扩大投资、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25个“千亿元工程”、“十大重点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在持续的政策刺激下,区域市场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2009年11月份,湖北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78.26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高于城市4.2个百分点。2009年1月至11月,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1.5%;至10月底,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43.5万件,销售额28.9亿元,居全国第五,兑付补贴金额超过3亿元。

  投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推动力。湖北省把2009年定为“投资年、项目年”,及时出台加大投资的政策措施,累计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55.6亿元,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8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铁路、公路、航道港口、机场建设步伐加快;三峡工程顺利完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建成高速公路563公里,总里程达到3282公里,由全国第八位上升到第六位,武汉天河机场年客流量突破1100万人次。在刚刚过去的湖北省“两会”上,扩大内需依然被列为重中之重,2010年全省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元。

  在大力提振“内需”的同时,湖北省的“外需”市场也开始逐渐回暖。2009年,“湖北制造”在新兴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2009年1月至9月,湖北省对非洲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对南非出口增长88.1%;对大洋洲出口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6%。2010年,湖北省为外贸出口定下了增长10%目标。

    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湖北
    2. 把创新放在湖北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 湖北城市转型发展的六个维度
    4. “以质为帅”的丰富内涵与实现路径
    5. 以创新引领发展
    6. 湖北咸宁:以茶为媒融入“一带一路”
    7. 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软实力
    8. 早日建成支点 力争走在前列
    9. 湖北:中气十足楚天舒
    10. 湖北工业战略调整的考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