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曲折22年
1958年,安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但是,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二五”计划在制定之初就不停修改、不断加码。l958年1月,安徽制定的发展计划是:到196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3.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71亿元;2月重新修订的计划是:l958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提高50%以上,实现当年超过农业总产值的预定目标。到了6月,再一次修改计划,要求全省工业总产值全年实现30至35亿元,粮食总产量超过200亿公斤。8月,安徽将工业发展的指标性产业钢铁产量从年初制定的钢0.3万吨、铁20万吨最终确定为:当年要分别达到35万吨和120万吨。
在制定高指标发展计划之后,“大跃进”运动在各行各业全面展开。农业上有“积肥大跃进”、粮食产量“浮夸风”,工业上有“钢铁大跃进”、“全国大办钢铁”,文化教育上有“高校大跃进”、“文化大跃进”等。其中,“钢铁大跃进”持续进行3年,至1960年才被迫停止。而作为“大跃进”运动的产物——人民公社,不仅被称为“一大二公”,更被赋予组织和发展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职能,延续长达20多年,直至1980年才被乡、村两级机构取代。
“大跃进”运动给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不仅工业生产计划未能实现,反而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农业生产更是陷入困境,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城乡人15的粮食供应骤减,饥荒在全省农村迅速蔓延。“二五”计划被迫中断,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历史上称之为“三年困难时期”。
从1962年开始到l965年的3年间,安徽着手调整国民经济,即所谓“三年调整时期”。在农业上的重要举措是推行“责任田”,即在农业生产上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责任制,以此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田从l961年开始推广,到1962年被迫停止,短短两年时间内,不仅扼制住粮食产量急速下滑的势头,缓解了粮食危机加剧的严峻局面,而且对恢复农村经济、稳定人心,起着正面的作用。在工业上,关、停、并、转一批企业,3年间,全省共关、停企业500余家。同时,大力精简企业职工、压缩城镇人口。3年间,全省精简职工60余万,减少城镇人l5100余万。到1965年底,全省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1957年不变价),其中,工业产值27.39亿元,比l957年增加12亿元;农业产值28.75亿元,扭转了“大跃进”运动以来连年下滑的局面,恢复到了l957年的水平。
1966年至l975年的l0年是安徽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的l0年。其中,“三五”计划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大力发展原材料、燃料、机电和支农工业,力争把安徽建成农业工业并进、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省。“三五”计划汲取了“二五”计划及“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在吸收“三年调整时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实际作出了目标要求。但是,1966年“三五”计划刚刚起步,“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由于各类造反组织的夺权活动,使全省社会动荡不安。“三五”计划被搁置一边,经济陷入瘫痪。196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安徽实行军事管制,成立军管会。1968年4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中共安徽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但是,全省社会经济仍然混乱不堪,“全面夺权”、“全面内乱”持续不断。直到l969年,人们对“造反”、“斗争”感到厌倦,一批被“打倒”的干部逐步“解放”出来,“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得到贯彻落实,全省经济混乱局面才有所控制。l970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81.83亿元(1957年不变价),其中,工业产值44.4亿元,农业产值37.43亿元,均比1965年有所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63.2亿公斤。
1971年至l975年本是“四五”计划时期,可由于“文化大革命”仍然在深入开展,“派性斗争”、“政治挂帅”、“大批判”、“割资本主义尾巴”等“左”的思想和做法继续占据经济社会的主导地位,使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工农业生产无见起色,甚至连明确的“四五”计划都未能制定,只得用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安徽翻版“工业学大通”、“农业学郭庄”来指导工农业生产。到1975年,由于邓小平的复出,发展经济再次被提上日程,安徽也从整顿铁路运输秩序人手,大力整顿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当年,全省完成工农业总产值l45.22亿元(1970年不变价),其中,工业产值83.94亿元。
1976年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安徽经济社会秩序再度陷入混乱。许多企业停工停产,农村农民消极怠工,经济发展再次受阻。
“文化大革命”10年给安徽经济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在政治思想领域,它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基础,使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和做法泛滥成灾;在经济社会领域,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在人民生活方面,10年间,全省人民生活未见改善,不仅粮食、衣布凭票供应,甚至连鞋、袜、火柴等人民生活必需品都凭票证购买。国有企业职工人均年工资仅增加7元,农民人均年分配收入始终徘徊在60元左右。与1957年相比,在人民收入与消费支出比例上,还有所下降。
当然,由于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这期间,安徽经济建设也取得一些进展,主要是新建汽车、拖拉机企业,建成安庆石油化工厂、开发淮北煤矿、修建阜淮铁路、皖赣铁路,以及兴建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陈村和花凉亭灌溉工程,续建淠史杭灌溉工程,开挖淮河流域地区的新汴河、茨淮新河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6月,改组后的中共安徽省委提出“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作目标,大力整顿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稳定社会人心。l978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165.3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首次突破l00亿元,达到106.81亿元,比l975年增加23亿元。全省社会经济终于走出崩溃的边缘,摆脱徘徊,重新步入发展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