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第一次汪辜会谈
1998年10月,辜振甫应邀率团到大陆参访。图为辜振甫(前左二)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
1993年4月,记者有幸赴新加坡采访第一次汪辜会谈。虽然当时与辜老接触的机会很少,但往事历历,汪辜两老亲自书写历史的那一刻,永远难以忘怀。
1993年4月29日,新加坡海皇大厦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汪辜会谈”在此进行最后一项议程,双方正式签署四项协议。
上午8时许,来自海峡两岸及世界各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便陆续聚集到海皇大厦门前。新加坡警方特别加强警戒,进入签字会场的每一位记者及携带器物均须经过安全检测。
10时40分,辜振甫和汪道涵两老同时进入会场。处于临战状态的记者们顿时活跃起来。手持“大哥大”的电台记者开始现场口播,多家电视台记者也在进行现场直播,他们早已在大厦门前安置好了设备。
汪辜二老走到签字台前互相致意;两位先生的夫人及海协与海基会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依序分排坐定。签字开始。在助签小姐的协助下,两位先生郑重地在协议上逐一署下自己的姓名。在签署前两项协议后,双方互换位置继续签署另外两项协议。10时52分,四项协议签署完毕,辜先生与汪先生举杯同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1月04日 第三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40余年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接触商谈。尽管这次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两岸的各种交流与交往进入持续调整发展的阶段。同时两岸间的民事纠纷、渔事纠纷以及走私、偷渡等问题也越来越多,且层面日益扩大,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困难和麻烦,亟待解决。虽然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后,双方就上述问题进行过多次商谈,但由于接触层次较低,海基会所获授权不足及政治的影响等原因,进展一直不大,因而有必要由两会高层次负责人直接坐下来进行商谈,以早日解决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大陆方面为解决这些问题曾多次提倡通过接触谈判解决两岸关系中的具体问题,经过艰苦努力,促成了第一次“汪辜会谈”,会谈于1993年4月27日上午正式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
会上,海协会汪道涵会长首先发言。他重申了这次会议是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的,充分说明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并集中论述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的8个具体问题:(1)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主张;(2)直接“三通”应当摆上议事日程;(3)关于两会共同筹开民间的经济交流会议(制度)的建议;(4)台商在大陆投资和大陆经贸界人士访台问题;(5)两岸劳务合作问题;(6)台湾参与开发浦东、三峡、图门江问题;(7)合作开发能源、资源问题;(8)两岸合作开发台湾海峡和东海无争议地区石油资源问题。此外,汪会长还就两岸科技、文化交流及两会会务问题提出了意见,阐明了观点。
接着,辜振甫董事长就两会联系合作、共同打击海上走私、犯罪及两岸经济合作,青少年和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发表了意见,表示愿意设法促进两岸企业界人士互访与海协会商讨筹开民间经济交流会议及共同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问题。辜振甫还表示,目前两岸情势还不能开放双向投资,但又强调希望大陆更具体地保障台商的权益,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具体问题。此后,唐树备和邱进益就有关具体问题和双方存在的分歧的部分多次进行磋商和会谈。会议第3天,即4月29日上午,在唐邱会谈的基础上,汪道涵会长和辜振甫董事长代表两会正式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信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会谈制度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4个文件。至此,“汪辜会谈”顺利结束。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断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江泽民总书记对这次会谈给予高度评价: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它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两岸及国际社会均对会谈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具有相当深刻的政治意义”。首先,双方在会谈中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为今后各领域的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标志着两岸的“谈判时代已经来临”。第二,两会联系与沟通管道的确立,开启了两岸沟通正常化、制度化的大门,对今后两会领导人互访及解决两岸交往中存在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会谈的成功有助于增进两岸的互信,说明只要双方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坐下来谈,许多问题都可望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