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大陆作家代表团”宝岛行
发布时间: 2010-03-30    作者:余德庄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3-30
  字体:(     ) 关闭窗口

  拜会“创世纪”诗人群

  离开台湾的前一天,我们前往诗人方明先生家参加了一次有约在先的两岸作家诗人聚会。方明先生是活跃于当今台湾文坛的中年诗人,我们在初到台北的座谈会上见过面,听他谈过台湾文学,给人的印象是真诚质朴,甚至有那么一点点腼腆。据说这次私人性质的聚会全由他一手策划安排,古道热肠令人感佩。

  方先生家住在一临街公寓的五楼,我们到达时已有诸多台湾文朋诗友在那里等候,其中有管管、张默、丁文智、辛牧、鲁蛟、辛郁等,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办《创世纪》诗刊,数十年来傲啸台湾诗界文坛,现仍笔耕不辍的老诗人和老作家。方明为这次聚会准备了各色各样的水果、蜜饯、点心和茶水饮料,大家虽多为初次见面,但似乎却并无陌生感,相互介绍,稍事寒暄后,便三三两两地开始随意交谈,从各自的创作到现当代华文文学,从当今的世界潮流到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无所不谈,俨然老友促膝,至交茶叙,其中并穿插有双方的诗作诵读,作品阅览等节目,热烈、亲切、欢快之情洋溢房舍庭间。

  《创世纪》诗杂志社社长丁文智先生即席朗诵了他的诗作《生之痛》:在朔吹中喊痛的/不只草之枯/不只/季节出卖的叶之黄/而吾等/不亦在生命的摆动中/苦苦承受着春暖前之霜寒雪冷/不然/何以能在心愿开展时/引出/打造生活厚度的/那一声声/痛

  坐在一旁品味那些凝聚着岁月沧桑和人生慨叹的文字,我的心仿佛也隐隐作痛了。

  年高八旬的老诗人管管先生,精神健旺,谈吐机敏,我与他交谈甚欢,话题从自己的身世到两岸的文学状况和天下大势无所不包。他原籍山东青岛,1949年被国民党抓壮丁来到台湾,悠悠乎已一个甲子。他说,他被抓丁时,缠着小脚的母亲踉跄着追到他跟前,他宽慰她说,他只是去当挑夫,挑完就会回家,仍不放心的母亲交给他一张包着一块银元的手绢,暗示他到时用这钱买路回家。临行前他对母亲轻轻说了声“再见”,不想这一走就是永别!当时的情景至今仍清晰如昨日般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他颇动情地摇着头说:“忘不掉啊,想忘掉都不可能!”他说,对家乡的追忆是他灵感的源泉。他写过一首名为《两个箱子》的诗曾传诵一时,该诗诉说游子的思念和无所适从,已成为老兵怀乡的经典诗作之一:从家里带出来的一包衣裳,/压在箱子底下,/偶尔拿出来晒晒,/又把它放回箱子底下,/不想穿它,/也不想丢它,/都发霉了。/丢也可惜,/不丢也可惜;/穿也可惜,/不穿也可惜。/父亲的信一碰就会碎/……管老先生说,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和在台湾生活60年所产生的归宿感,时常交织缠绕在一起,难以用语言表达。他告诉我,开放探亲后,他曾回过故乡,发现时过境迁,一切都变了。他感慨不已地说:大陆这些年的发展真是太快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得了呀!台湾不与大陆和平、合作,还有什么路可走?……我听得心头发热,与他紧紧握手。

  做客台湾文化总会

  在台北逗留期间,我们还应邀走访了台湾文化总会。该会属半官方文化机构,会长为马英九,副会长为萧万长,四十余名执行委员中包括了不少台湾著名企业财团负责人,如台塑的王永在、中信金的辜濂松、台积电的张忠谋等。负责实际工作的秘书长由台湾知名作家杨渡出任。

  总会设于临街一外观颇精致的西式小楼内。我们在楼上一间布置颇为别致的长方形客厅内小憩,客厅约有百方米大小,周围墙上全是书橱,一层层码放古今中外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和文学名著,在客厅的一头,三面墙上整整齐齐码放全套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据说,马英九上任后的首次电视“新年祝辞”就是在这里现场录制的。

  杨渡先生身着蓝色中式对襟衫,神态闲雅,语音温润,一派文人风度。他介绍,文化总会的目的在整合政府与民间,协调文化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界等,经由策略联盟方式,共同推展思想研究与文化艺术活动。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约始于2002年,但当时文化创意产业仅限于设计创意,范围有限,后因种种原因逐渐沉寂下来。在饱受金融风暴侵袭、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台湾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于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连续举办了六场“文化创意产业圆桌论坛”,邀集各方贤达建言献策,并与各主管部门负责人直接对话,商讨未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政方针,其成果就是即将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方案”。

  杨渡先生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台湾具有三大优势。其一,台湾保有深厚的中华文化的底蕴。不仅是明清时期移民带来的汉族文化,更因1949年的大迁徙,让原本分散在大陆各地的地方文化在台湾形成一个大熔炉。其二,台湾原本的海洋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由于历史原因所带来的荷兰、西班牙、日本等移民文化,以及美国文化的影响,各种文化在台湾交融生根,演化成创新的动能。其三,台湾新世代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用自由开放的心灵去创作,去设计,去想象,而自由的心灵与开放的天空,正是创意最好的土壤。他笑言,周杰伦就是很好的例证,他的歌里有美国牛仔也有京剧。随着华人经济特别是中国大陆的经济崛起,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如果两岸能够在文创领域携起手来,互补互利,势必形成巨大的合力,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再度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登车离开好远,杨渡先生还一直站在那里目送我们,我情不自禁伸出手去大声喊道:“后会有期!后会有期!”走远后我才有些后悔,怎么就没有想到抓拍一张照片?……直到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方才有所释然了——在宝岛经历的所有那些感人的场面,其实都已高保真地留存在我的心里。

  余德庄1946年生,重庆人。当过农场工人、建筑工人、测绘员、编辑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重庆市作协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忧魂》、《海噬》、《太阳雨》,中篇小说集《同舟的人》、《陌路相逢》等。短篇小说《无言的界碑》获云南省首届文学奖,长篇小说《忧魂》获四川省第二届文学奖。

    1. 两岸交流交往30年之成效分析
    2.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表5周年
    3. 翻阅2009,两岸交流与发展
    4. 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台举行
    5. 两岸文化论坛在台举行
    6. 两岸历史性握手——“汪辜会谈”始末
    7. 海峡两会陈江会谈:跨越海峡的第三次握手
    8. 资料:第一次汪辜会谈(1993年)
    9. 马英九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10. 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率团抵台交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