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30日从我国首颗公斤级卫星――“皮星一号A”卫星的研制机构浙江大学获悉,经过八天八夜的平稳运行,这颗中国最小的卫星圆满完成全部技术试验任务。这意味着我国首颗皮卫星发射成功。
皮卫星是指重量为公斤级的微小卫星。9月22日10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一号”送入太空,并同时搭载发射了两颗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皮星一号A”卫星。
785秒后,星箭成功分离,皮卫星入轨。“截至29日,‘皮星一号A’卫星以每96分钟绕地球一周的速度,已平稳运行七天七夜,完成了全部预定任务。”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教授说。
作为中国目前最小的卫星,“皮星一号A”卫星重3.5公斤,是一个外形为边长15厘米的立方体。由于体型小巧,整星的正常工作功率仅为3.5瓦。在成功发射入轨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电源、测控、热控、结构等基本单元的功能和环境适应能力验证。
通过对卫星有关状态数据的监视发现,皮卫星成功实现了姿态测量及控制。其携带的半球成像全景光学相机、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运转正常,并顺利传回了画面瑰丽的地球照片和歌曲。
皮卫星是目前世界航天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世界上最早发射成功并正常工作的皮卫星,是2000年初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的。随后,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始进行公斤级卫星的研发。但大多数发射成功的皮卫星功能比较简单。
“‘皮星一号A’可以称得上是目前全球功能较齐全的皮卫星之一,而且,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射的皮卫星相比,技术水平并无明显差异”,金仲和教授说。
成本低廉、制造和发射周期短、应急反应快是皮卫星的最大优势。“制造一颗大卫星的成本在十亿到数十亿元人民币,需要花费至少2年时间,制造一颗微小卫星也需要几亿元,但制造一颗皮卫星,成本仅为几百万元人民币,时间仅需要几个月。” 金仲和介绍。
皮卫星对火箭发射的要求相较也较低。“大卫星从进入发射基地到上架发射,最快也要30-40天,而皮卫星从进场到发射,可以缩短到几天时间。”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王慧泉博士介绍。
因为成本低廉,发射便捷,皮卫星被航天科技界称为紧急状态下的“突击队”。中国是地质灾害频发国家,在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时期,皮卫星可以担当起应急通讯、大面积灾害勘测等多项职责。此外,皮卫星在国防科研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在提高皮卫星寿命及可靠性,完善功能以及提升应用能力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将在此次技术试验成功基础上,将其推向实际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