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邓小平、李耀滋与“一国两制”
发布时间: 2011-01-19    作者:李怀宇    来源:国史网 2011-01-19
  字体:(     ) 关闭窗口

  ●他1939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参与创办第一家制造飞机发动机的工厂。

  ●他长期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

  ●1982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美国华人协会主席的李耀滋时,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一国两制”的名词。

  从波士顿出郊外约一小时,一路尽见山林,的士司机不停地打电话向李耀滋先生问路,还是走错了好几回。好不容易来到幽深的山中,望见一座豪华的山庄,司机竟欢呼了起来。此处是美国老人高级的聚居地,李耀滋先生的太太林同端几年前去世,几个孩子都不在身边生活,便买了这里的一套房子,生活方便,服务周到。

  李先生介绍这里的生活:“在此地只有两个中国人,另一个是中国医生。我算活跃,参加合唱团和体育活动。最近他们组织一个讨论中国的会议,大家问我:中国怎么回事?我就从秦始皇开始讲中国如何改朝换代。第二次他们要讨论ethic,就是道德观念。最近有一个在此地办事的经理到中国去旅行,带回一大本《上海》,先给我看,上海好漂亮!总而言之,现在是中国热,这也是让人很兴奋。”

  回忆往事,李先生感慨凡事都是机缘:“我的第一个女朋友在北京认识了四五年,后来我到南京去念书一年半,我心想应该去看我的女朋友去了,就到南京火车站去买票。在火车站门口,看见出来几个人,原来是我的女朋友的姐姐陪着她,还有一个他们给她介绍的男朋友,给我撞上了。我心想:”到南京也不跟我打声招呼,原来她另有新交。‘我们后来重新碰到也很巧,是因为有那么一天,在台湾的《中央日报》忽然登出一篇文章,就是’李耀滋寻人启事‘,写我在抗战的时候盖飞机发动机厂,后来又到了美国,忽然病死了,还没有娶妻。我也看了这个报纸,后来家里来了一个电话,原来是我的女朋友看了报,让她丈夫到麻省理工学院打听,就打电话到我家里来了,刚好是我太太接了电话。现在我这个女朋友在华盛顿,我经常给她打电话。“

  谈到“一国两制”之事时,李先生怀念已中风的沈君山:“我曾经跟沈君山有交往,他是台湾四大公子之一。沈君山做过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当时我们想一同组织太平洋区华人会议,有一天晚上,他带着一群学生请我去吃夜宵。他到我家里来过,还介绍他的女朋友,是电影明星胡茵梦,李敖的前妻。”

  从科学家的眼光展望人类的未来,李先生说:“我生在一个很幸运的时代。人类的前途不堪设想,地球是资源有限,人口在增长。人总归要受约束,过去对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看法,现在的看法是取之有尽,用之有竭。物资将尽、资源将竭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是,我也不会活到那时候……”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