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研究制定的。泽民同志连续十二次听取有关方面的专题汇报,又到各地进行调研,并就文件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对《建议》进行了多次讨论。在提交这次全会审议之前,又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以及党内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并进行了认真修改。《建议》形成的过程,贯彻群众路线,体现民主决策精神,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也吸收了党外人士的意见。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87000多亿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一万亿美元。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优质粮食品种和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畜牧、水产和林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压缩淘汰过剩落后工业生产能力取得明显成效,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加快。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突破400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40%以上,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600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一倍多;"九五"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将达2800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三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所有这些,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始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九五"的成就是克服种种困难取得的,来之不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及时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治理了通货膨胀,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之后,又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新情况,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坚持扩大内需,千方百计增加出口,有效地抑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九五"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复杂形势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以及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宏观调控的经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高;一些重要资源相对短缺,就业压力加大和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因素仍很突出,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尚不完善;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十五"期间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而又鼓舞人心的"十五"计划,作为我们在新世纪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世纪开始的五年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建议》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跨世纪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当前的现实情况,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科技教育、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十五"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强调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建议》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明确指出"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正确估量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科学决断。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既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更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又一次把我们推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今后五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就国内形势来说,"十五"期间,结构调整将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各方面的任务相当繁重,种种深层次的矛盾需要解决。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把我们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十五"计划必须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计划,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不然,我们在国内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就会更多更大,就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落伍的危险。经过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的作用,就完全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制定"十五"计划的主线。我国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A、B版)
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把体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抓紧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趋利避害,提高竞争能力;在"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当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又一强大动力,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使科技和教育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到重要位置,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居民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
《建议》是对"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重要任务和总体部署提出意见,重点要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建议》还不是"十五"计划《纲要》,它着重解决重大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建议》经全会批准以后,国务院要据以编制"十五"计划《纲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编制《纲要》要有必要的指标和项目,但也不能像过去的计划列得那么多、规定得那么细,而且大多数指标是预测性、指导性的。《纲要》还要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主要以经济手段引导经济活动,而不是采取行政指令干预企业经营。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编制计划指导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转变。这也是这次《建议》的一个鲜明特色。
三、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