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与史料 >> 五年经济计划 >> 第六个五年计划
第六个五年计划简介
发布时间: 2009-07-28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07-28
  字体:(     ) 关闭窗口

  1981-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中国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
   “六五”计划经过了3年的详细调查和反复研究的过程。1980年2月13日,国务院在下发《关于拟定长期计划的通知》中,传达了关于着手制定1981-199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的决定。1981年3月16日,国家计委提出拟定“六五”计划和十年设想的初步意见。同年6月10日,国家计委发出《关于拟定“六五”专题计划的通知》。
  1981年10月8-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六五”计划控制数字。
  1982年1月25日,国务院下达了“六五”计划控制数字: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1985年达到805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1985年达到6070亿元;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1985年达到1980亿元。国民收入年均递增4%,1985年达到4410亿元。
  1982年4月13日-6月下旬,国家计委多次向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六五”计划问题
  1982年7月21日8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重点讨论“六五”计划。
  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六五”计划。这是继“一五”计划之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计划。
  “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六五”计划规定:工农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4%,在执行中争取达到5%;1985年,国民收入生产总额达到4450亿元。比1980年增加783亿元,年均4%;1985年财政收入达到1274亿元,比1980年增加189亿元,年均3.3%。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3600亿元,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投资2300亿元;5年内计划完成大中型项目400个;1985年粮食产量达到3.6亿吨,棉花270.7万吨,煤炭7亿吨,石油保持1亿吨,钢3900万吨。
  “六五”期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10.72%,最高年15.2%,最低年5.2%;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8%,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6%。轻工业与能源发展速度、重大比例已基本协调。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任务基本实现,1985年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消除赤字。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每年平均增长4.7%,农村人均年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4%。“六五”期间,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是在农村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初步解决了3个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日用消费品紧张问题好重大比例关系失调问题。这些转变和成就具有历史性的深远意义。
  “六五”期间,中国经济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