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友好交往更加活跃。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对于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九届政协根据自身的特点,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了对外友好交往。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应邀出访,介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了我国对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提高了政协对外交往的层次,扩大了人民政协的影响。以“经济全球化——亚洲与中国”为主题举办了“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以“论坛”名义举办了“绿色与环保”和“不同文明对话”研讨会,在国际问题调研和对外交往方面开辟了新渠道。成立中国经济社会研究会,加强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往来。安排相关专委会组团对一些国家进行访问考察,组织有关委员出访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组团参加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及亚洲宗教者和平会议,委员会的负责人参加世界宗教领袖千年和平会议,宣传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展示了我国各种宗教和睦共处、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互相尊重的真实状况。重视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就我国的对外宣传、对外交往及礼宾工作等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九届期间,全国政协共组织88个团组出访76个国家,接待34个国家的69个团组来访。到2002年底,我会已同95个国家的158个机构和6个国际性、区域性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
——对地方政协的联系与指导不断加强。密切全国政协同地方政协的联系,加强对地方政协工作的指导,是政协章程赋予的重要职责,也是提高人民政协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九届期间,通过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市政协负责人列席全国政协全委会议、常委会议等形式,及时向地方政协通报中共中央有关政协工作的指示、全国政协工作要点和工作情况。召开地方政协工作经验座谈会,总结交流各级地方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进展、新经验、新做法,推动各地政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全国政协领导同志深入各地视察、调研或应邀参加地方政协有关会议,了解地方政协工作情况,听取地方同志的意见。通过《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政协年鉴》和人民政协网站以及其他社会新闻媒体,加强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各级政协工作情况的宣传。同地方政协联合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召开各种专项工作会议等,密切了与地方政协的联系和协作。加强对地方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培训,共举办地方政协培训班21期,培训地方各级政协委员和工作人员6200多人次。在地方政协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完成了对近3亿字库存文史资料的清理工作,编辑出版了26卷3445万字的《文史资料存稿选编》。
——政协自身建设进一步推进。搞好政协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委员队伍,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需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环境,需要有政协机关提供优质的服务。九届政协重视学习工作和理论建设,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和推动委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治和相关政策,学习、研究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各界委员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自觉性,加深了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了解,增强了大局意识,提高了履行职能的责任感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继续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修改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努力落实《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修订了专门委员会通则、提案工作条例,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工作制度。大力加强政协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把为统一战线服务、为政协工作服务、为政协委员服务作为机关工作的主旨,按照“讲质量、讲实效、讲规范、讲协作”的要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全国政协机关在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密切了机关干群联系,明确了加强机关建设的思路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素质,优化干部结构,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和人才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
各位委员:
九届政协是在历届政协特别是八届政协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开展工作的。九届政协即将结束时,我们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和一系列座谈会,对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大家认为,九届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确实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其中,比较突出的经验和体会有: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团结和民主贯穿于政协工作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以坚强的团结保证我们的民主进程健康有序,以充分的民主保证我们的团结充满活力;坚持把群众观点作为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的一个理论基石,密切政协与群众的联系,深入体察民情,及时反映民意;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凝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围绕国家中心任务协商讨论、建言献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想实招、鼓实劲;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履行职能的内容和形式,为广大政协委员发挥积极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坚持立足于政协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认真研究和合理设置政协的界别,按照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把发挥界别作用作为做好政协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和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提倡以宽阔的胸襟和良好的人品、人缘、人格去团结人,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政协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坚持同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密切同地方政协的联系,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推动政协工作蓬勃发展。大家认为,这些经验和体会,是九届政协广大委员五年工作实践和探索的重要成果和心血结晶,是对历届政协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人民政协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珍惜。
九届政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如何通过改进工作和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政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如何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如何为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参政议政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人民政协的界别活动更为活跃和有序;如何深化政协的专题调研,提出可供党政机关决策参考的高质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如何努力提高提案和大会发言的总体水平,改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加强同党政机关的经常联系,拓展委员知情参政的渠道;如何进一步丰富委员活动的形式,更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全体委员尤其是京外委员的积极性,等等。这些都是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需要继续认真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进军的征程。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政协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我们向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