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与史料 >> 历次全国政协会议的重要文献 >> 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 >> 第二次会议
在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09-09-07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09-09-07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九日)

  李瑞环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按照预定的议程,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这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叶选平副主席代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增选了政协全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委员们列席了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李鹏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大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涉及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次民主的大会,求实的大会,团结的大会,鼓劲的大会。

  (一)

  过去的一年,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沿着邓小平同志指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在这一年中,人民政协适应新的形势,发扬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委员们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加深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全面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围绕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取得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成果;努力宣传和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增进了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加强了政协机关的建设,活跃了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海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显示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本届政协的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今后四年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经济建设和深化改革的方针任务作了明确的阐述。应当看到,完成这些任务,对于全面贯彻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还应当看到,完成这些任务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常常呈现出矛盾交织、利弊伴生的局面;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贯彻实施,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利益格局的调整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有些在事前很难准确预测。同时更应当看到,完成这些任务具有许多有利条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明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认识不断深化,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日益丰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总的来说对我有利。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今年全国工作的大局。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人民政协必须在这个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优势,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任务,也是进行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没有民主就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实现广泛的团结;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各民主党派章程都规定,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要求今年在这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人民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多年来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积累了有益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继续深入探索,努力改进工作,进一步发挥作用。

  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必然要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民主建设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超越阶段,离开具体条件谈民主,不但达不到发展民主的目的,而且还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民主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前,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观念日益增强,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既是客观需要,也有现实可能。

  研究当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生产力观点,一个是群众观点。生产力观点深刻揭示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这个观点,我们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使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群众观点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这个观点决定和影响着当代中国的许多方面,也决定和影响着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根本的工作路线,把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切都是群众观点在党的活动中的具体运用。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民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情况,参与国家大事,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监督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切都是群众观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生动体现。群众观点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把民主政治建设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联系起来,同执政党的领导方法、工作作风联系起来,同政府的各项职能和工作联系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就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在民主政治建设中体现群众观点,这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显著特征和固有优势,也是发展我国民主政治的必然途径和基本方法。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努力做到悉心体察群众的情绪,及时了解群众的意愿,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培养民主作风,增强民主意识,创造和积累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必须把民主建设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要把社会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体现群众当家作主的做法和经验从制度上、法律上确认下来,使之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共同准则;要逐步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维护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制止和制裁一切侵害群众民主权利的行为,使群众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可靠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在今后的实践中要认真坚持,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实、更加有效;同时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基层各种民主形式,使群众在基层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当家作主的作用。总之,我们要立足国情,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继承优良传统又富于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样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