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与史料 >> 历次政府工作报告 >>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09-08-18    作者:李鹏    来源:新华社 1989-03-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当前治理整顿的重点仍然是压缩社会需求

  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经济过热、需求过旺引发的。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当然需要从压缩社会需求和增加社会供给两方面作出努力,但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把过大的社会总需求压缩下来。

  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对压缩社会总需求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措施,是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全局的首要任务。国务院已经决定: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比上年压缩920亿元,减少21%;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规模压缩510亿元,减少19%。目前各地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同上述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而且进展很不平衡,必须下大决心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压缩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关键是清理在建项目。只有坚决砍掉一大批在建项目,投资规模才能真正缩减下来。不仅要砍掉一大批楼堂馆所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还要停建缓建一批生产性的建设项目;不仅那些不该上的项目要坚决压下来,就是一些该上的项目,也要根据财力物力和其它条件的可能,区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部门各地方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产业政策和清理在建项目目录,对号入座,认真清理,该停建缓建的坚决停建缓建,决不允许弄虚作假。必须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管理好国家计划安排的投资活动,又特别重视严格控制计划外、预算外的投资活动。对银行投资贷款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禁止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投资信贷活动,坚决限制通过社会集资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治理整顿期间,必须切实控制新开工项目,凡是没有按规定报经批准的,一律不得开工;擅自开工的,必须严格追究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责任。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维护国家计划和政策的严肃性,使那些违背国家计划、政策的地方和单位受到应有的经济和行政的处罚。

  在治理整顿中,还必须坚决控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控制消费需求的重点:一是坚决压缩和控制社会集团消费。今年的全国社会集团购买力,要在1988年水平的基础上压缩20%。二是严格控制工资总额的增长,坚决制止滥发奖金、实物和擅自扩大津贴、补贴的发放范围。加强对工资基金的管理,整顿和改进企业特别是各类公司工资、奖金的发放办法,整顿和加强企业自有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按国家规定征收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三是大力提倡和鼓励人民储蓄,并采取多种办法正确引导消费,吸收和推迟实现社会购买力。增加城乡居民储蓄,既有需要又有可能,既利国又利民,应当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采取各种有效的便于人民储蓄的措施,把储蓄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所有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加强对消费需求的控制和监督。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要进一步树立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生活的观念,自觉抑制过高的消费欲望,反对各种铺张浪费,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压缩社会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给,以缓解市场供求矛盾,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这里所说的有效供给,主要是粮棉油肉禽蛋蔬菜等重要农副产品、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工业品、适销对路的轻纺产品和农用工业品、回笼货币多的紧俏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以及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的交通、能源和短缺原材料,而不是不加区别地要求增加所有产品的生产。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大力应用和推广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方法,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降低物质消耗,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行各业都要深入持久、扎扎实实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真正走提高经济效益来发展社会生产的路子。

  国务院已经决定,在建国四十周年的时候,召开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鼓励先进,总结经验,促进“双增双节”运动深入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

  同压缩社会总需求相适应,金融和财政都必须实行紧缩的方针政策,继续抽紧银根,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要千方百计稳定金融,切实加强对银行各种贷款的计划管理,控制全社会的信用总规模,尤其要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各种集资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在紧缩资金供应总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信贷结构,该保的保,该压的压,做到紧中有活。必须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各地方、各部门都应当厉行节约,压缩开支,同时努力开辟新的财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