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 2009-12-23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八次,1993年12月26日,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这篇讲话第一次把这个理论同它的创造者邓小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赞扬这个理论“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引导我们继续胜利前进的精神支柱和科学指南”。这篇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的概括,从哲学层面和根本点上着眼,高屋建瓴,重点突出,简约凝炼。讲话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实行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中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

  第九次,1995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

  这个纲要在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作九个方面概括的框架基

  础上扩展,从十六个方面进行阐述,这十六个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国家要实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纲要的阐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十次,江泽民1997年2月25日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致的悼词。

  悼词从评价和赞颂邓小平的伟大功勋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论断和概括。共分九个方面:一、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二、改革是必由之路;三、开放是必要条件;四、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保证;五、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柱石;六、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七、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八、构建和平的国际环境,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九、关键在党。

  第十一次,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

  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报告全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科学体系。指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报告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提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要求,郑重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治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立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如报告所指出的,报告所概括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由上述十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概括可见: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而且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作出概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总结、论述,也可以从指导思想、鲜明特点、出发点、立足点来研究、认识,还可以从它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如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政治保证、领导和依靠力量及其他重要方面来阐述和归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实践和创造的宏伟事业,随着事业的发展,道路的开拓,其理论必然不断地丰富、加深和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