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鲜明地划清是非界限,指出哪些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东西“不能搞”:在所有制方面,既不能脱离生产力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在分配制度方面,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既要克服过去那种过分集中、管得过多过死的弊端,又不能过于分散和削弱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政治方面,不能削弱人民民主专政,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在社会主义文化方面,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第六次,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发表谈话(通称“南方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应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进一步指明改革的意义,他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强调:“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他又强调:“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并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强调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意见的,的邓小平指出,这是正常的。“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我们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针对在经济特区问题上存在的分歧,邓小平指出:要害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他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肯定“特区姓‘社’不姓‘资’”。
同时,邓小平又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存在看起来还不止二十年。”“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邓小平还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还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他还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他还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邓小平清醒地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他又满怀信心地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3月9日、10日,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讨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作《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讲话,对建立新经济体制的讨论中提出的各种意见,表示他个人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邓小平6月12日同江泽民谈话,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
第七次,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报告以邓小平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为指导,采取新的角度概括了新阶段的新认识。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报告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本质、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接着,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全面的论述和相应的规定,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