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粟裕生平大事年表
发布时间: 2009-12-16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1949年 42岁 

  1月6日 指挥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全歼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和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残部近20万人,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装潜逃。1月10日,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作战胜利结束。

  1月12日 与陈士榘、张震发出致中央军委并华东局电,建议以六、七、十三3个纵队,配合江淮部队,南下控制蚌浦段铁路线。中央军委于13日13时复电,“同意12日午时电部署”。从20日到24日,华野先后解放蚌埠、合肥等重要城市以及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1月15日 中央军委电示,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下辖七、八、九、十4个兵团,每个兵团下辖4个军,共58.1万余人。陈毅不在三野期间,粟裕仍为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并兼前敌委员会书记。2月11日,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名义发布第三野战军各兵团、军、师、团编制番号令。

  1月20日 在徐州东北的贾汪主持召开华东野战军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作《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华野一九四九年六大任务》的报告。

  2月9日 出席在河南商丘附近张菜园召开的总前委会议,讨论渡江作战部署。

  2月18日 在贾汪召开第三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部队整训工作的指示,学习有关城市工作和新区工作的政策,检查和部署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

  2月19日 召开三野军以上干部会议,讨论渡江作战计划。20日,发出《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京字第1号)。

  3月5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粟裕因病到济南疗养未能参加。17日,陈毅、邓小平由西柏坡到济南探望粟裕,并商谈渡江作战问题,建议将攻占两浦、炮击南京的时间推迟到4月1日,以便与整个渡江战役相衔接。

  3月28日 自济南返回三野指挥机关驻地孙家圩子,下午与张震等研究作战部署。30日发出《第三野战军京沪抗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2号)。

  4月1日 率领三野指挥机关东进,5日到达江苏省泰州以南的白马庙,提出指导京沪杭战役的3个设想。6日主持召开东集团师以上干部会议,部署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4月10日 电复中央军委关于渡江时间的询问,建议以原定时间为好。12日再次建议,以20日前后为最好,不要再推迟到22日以后。

  4月19日 在白马庙召开东集团作战会议,并作会议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作战部署和各部任务。

  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国共和平谈判彻底破裂。20时,人民解放军按预定计划发起渡江作战。

  同日 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伴侣号闯进长江,炮击北岸三野阵地。三野炮兵还击,迫使紫石英号搁浅,伴侣号逃窜。2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报告,外籍兵舰两艘炮击我军阵地,请示如何处理,建议新华社广播声明:外籍船舰停止在长江行驶。中央军委于当天复电指示:“凡擅自进入战区妨碍我渡江作战的兵舰均可轰击”。同时,由新华社发表新闻述评:《人民解放军战胜英帝国主义国民党军舰联合进攻》。

  4月21日 与张震致总前委并中央军委电,建议中集团之第九兵团主力即向东北挺进,截断京杭国道,使南京之敌无法向杭州退却,以分割孤立敌人,有效地协同东集团作战。总前委于22日复电,决定中集团迅速东进策应东集团行动,并决定七、九两兵团即日起直归粟裕指挥。

  4月22日 判断南京国民党军主力可能沿京杭公路南逃,指令第十兵团截断京杭公路,第九兵团、第七兵团以急行军向郎溪、溧阳之线挺进。同时将这一部署报告中央军委、总前委,并请总前委追认批准。总前委于23日复电:“同意你们部署”。24日,率领三野指挥机关前进到常州,就近指挥追歼逃敌之战。28日20时,下令围歼南逃之敌于郎广山区。

  4月23日 三野第三十五军攻占浦镇、浦口后,24日乘胜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同日 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庙成立。

  4月27日 发出报总前委、中央军委并致二野、三野第七兵团等电,决定“为配合二野浙赣线之行动,与乘敌混乱以迅速占领杭州”,指令第七兵团“特别注意设法抢占杭州大铁桥,使不为敌破坏”。5月3日,三野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三军解放杭州,并于敌人实施破坏的关键时刻占领钱塘江大桥。4月29日 与张震致三野各兵团各军并报中央军委、总前委电,作出肃清残敌、占领杭州和准备进占上海的部署。中央军委30日复电指示:“部署甚妥,如你们能于一星期内完成此项部署并完成攻击上海的政治准备工作与军事准备工作,则你们可以立于主动地位”。5月2日,赴丹阳向总前委汇报上海战役作战部署及接管工作的设想。

  5月3日 指挥华野部队解放杭州。

  5月6日 中央军委电示:“请粟张即行部署,于辰灰(5月10日)以后,辰删(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封锁吴淞江口及乍浦海口,断绝上海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致大批从海上逃走,并迫使用和平方法解决上海问题成为可能”。5月7日,粟张向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报告作战部署。中央军委8日复电指示:“(一)同意七日巳时电部署,请即照此执行。(二)和攻占吴淞、嘉兴等处之同时,派足够兵力占领川沙、南汇、奉贤,将敌一切逃路封闭是很必要的”。11日,发出《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3号),指挥九、十两兵团于12日发起进攻。

  5月15日一16日 连发两电给三野参战各兵团各军并报中央军委、总前委,针对前几天作战进展不大的情况,调整作战部署,下达战术指示,指出此战不同于野战,也不同于一般攻坚战,对永久性设防阵地的进攻必须周密组织,改进作战方式。

  5月17日 总前委致粟、张电,提出在敌固守上海的情况下,在部署上似应同时由南向北实行攻击。粟张于18日复电,表示“完全同意17日亥时电示,对淞沪实行全面攻击,惟不知接管准备与其他方面是否已准备完毕”,“如对沪攻击不受时间地区限制”,建议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总前委当天复电:“我们进入上海的政治准备业已初步完成,你们攻占上海的时间不受限制”。中央军委于20日复电,指示:“只要军事条件许可,你们即可总攻上海”。21日,粟、张将总攻上海的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同时发出《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攻击命令》(京字第4号)。中央军委22日复电:“同意二十一日来电所述之攻沪部署,望即照此执行”。

  5月20日 中共中央复饶漱石并华东局电,同意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以陈毅为主任,粟裕为副主任;军政接管委员会以粟裕为主任,其任务增加接管国民党政府机构各部门。

  5月22日 与张震向中央军委请示:“我入闽部队是否可能提早?应准备何时出动?以使淞沪战后进行准备,调整部署”。中央军委于23日复电指示:“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同时作出各野战军向全国进军部署。

  5月23日 得知上海敌军有撤退动向,决定于当天晚上提前发起总攻。

  同日 与张震报中央军委、总前委电,提出关于全军装备标准化的五点建议。

  5月27日 率领三野指挥机关由苏州进入上海。三野部队经3天4夜激战,在上海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歼灭国民党上海守军15万余人,上海市区全部解放。

  6月2日 指挥三野第二十五军解放崇明岛。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

  6月7日 主持召开华东国防部署会议,对进军福建和解放沿海岛屿以及加强要塞守备,作出全面部署。会后,组织指挥三野各部展开进军福建、解放沿海岛屿的作战。

  6月14日 中央军委电示粟裕等:“请开始注意研究解决台湾问题”,“并以初步意见告”。

  6月17日 中央军委复华东局并告粟裕等电,同意华东军区及三野指挥机构设在南京,粟裕兼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及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6月27日 发出致山东军区并报中央军委电,提出对夺取长山列岛作战方案的意见。中央军委30日复电同意。8月11日发起战斗,经一天两夜激战,攻克长山岛,生俘国民党守军1500余人。

  7月1日 在上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干部大会上讲话,指出:上海是个大熔炉,也是个大染缸。我们要立场坚定,在这里锻炼成钢,而不要跌到污水坑里去。

  7月13日 率领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领导机关由上海移驻南京。

  7月30日 发出致中央军委电,考虑到解放台湾作战的需要,建议华东海军暂缓北开。中央军委于8月2日复电:“同意粟裕陷午(30日午时)电意见,张爱萍海军系统暂时不迁青岛,并仍归华东系统即归粟裕指挥”。

  8月13日 指令第十兵团发起福州战役。17日解放福州,乘胜追歼逃敌,歼敌4万余人。

  9月19日 指令第十兵团发起漳厦战役。10月15日―17日,解放厦门,歼敌2.7万人。

  9月中旬―10月中旬 率领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中央军委召开的军事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0月10日 在北京收到三野代参谋长袁仲贤、副参谋长周骏鸣转报的第十兵团7日电所报作战部署:“决于本月中旬(内定13日)同时发起攻歼金厦两岛”。于11日复十兵团电,指出:“如考虑条件比较成熟,则可同时发起攻击。否则,是否以一部兵力(主要加强炮火封锁敌舰阻援兵与截逃)钳制金门之敌,首求攻歼厦门之敌”。“请你们依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总以充分准备有把握的发起战斗为宜”。17日,三野副政委唐亮和袁仲贤、周骏鸣报中央军委、华东局电:“因船只不够,不能同时发起攻击,故决定先攻厦再攻金”。同日,第十兵团攻克厦门。24日,第十兵团指令第二十八军发起金门战斗。第一梯队3个团登陆后,与3个军的敌人激战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27日,接到第十兵团报告,当即转报中央军委和华东局,并于28日发出致第十兵团叶(飞)陈(庆先)及福建省委电,指出:“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急躁所致。当你们前次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一个师攻占金门,即为轻敌与急躁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集中力量攻占厦门,尔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充分准备,周密部署,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29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各野战军前委、各大军区电,全文转发粟、袁、周28日电,指出:“当此整个解放战争结束之期已不在远的时候,各级领导于部主要是军以上领导干部中容易发生轻敌思想及急躁情绪,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为深戒”。

  10月24日 在南京干部大会上作《新形势下的各种转变》的报告。

  10月 出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的会议,汇报争取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员工起义的工作。这项工作,从上海解放开始,就在周恩来副主席领导下,由粟裕和蒋天然(华东航空接管委员会主任)、吴克坚(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书记)组织实施,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政策,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达成协议。周恩来传达中央书记处的决定,“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起义归来后,我们采取原封不动地保留两航机构、资金和财产的政策”,“起义时间和飞行安排,华北和中南地区由聂(荣臻)老总安排,华东六省二市由粟司令安排”。11月9日,两航全体员工在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领下,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势力.投人祖国人民怀抱。

  11月1日 向中央军委上报定海作战方案,强调“力戒轻敌骄傲,弱敌当作强敌打,充分的战前准备”,要求“集中兵力、火力,求得一举成功”。中央军委于4日复电同意,指出:“你们采取慎重态度,集中优势兵力,事先作充分准备,力戒骄傲轻敌的方针是正确的”。7日,第七兵团以1个师发起攻占登步岛战斗,经两天两夜激战,由于风向、潮汐变化我后续部队不能增援,而敌人援军源源不断,登岛部队主动撤出战斗。11月14日 毛泽东致粟裕并告陈饶电,指示:“鉴于金门岛及最近定海附近某岛作战的失利,你们须严重注视对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不周,宁可推迟时间”。粟裕15日报告毛泽东主席:“关于金门、登步两岛战斗失利,虽由于各该方面之高级干部犯轻敌骄傲与急躁等毛病,但职未尽到检查与督导之责亦不能辞其咎。除已于14日酉时及11月14日两电(均发中央)给各级干部指示并多加注意对他们的指导外,今后当遵钧示执行”。此后,用一个多星期时间,进一步总结金门、登步两战经验教训,分析敌我态势,研究新的战法。11月22日,发出给毛主席并军委的电报,总结渡海作战的经验教训,再次表示承担“未能及时予以指导与教育”的责任,建议“将对定海作战之时间推迟至明年一月或二月”,以便充分准备运输登岛部队的足够船只,并集中17至20艘海军舰艇、数十架空军飞机、5个高射炮团,“使攻台部队得到最实际的一次演习”。

  12月 为准备解放台湾,在南京召开各军参谋长座谈会,研究陆海空联合作战条件下的参谋工作。

  1950年――1959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