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幸遇明师:六百大洋险些毁了一代宗师
发布时间: 2009-12-16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程菊侬一登台唱戏,就能给师门挣钱了。每天挣的"戏份儿",如数交给荣蝶仙。徒弟能挣钱了,荣蝶仙心里高兴,几年辛苦,没白操心,对菊侬催逼得也更紧了。菊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完早功就学戏,干完杂活之后,去浙慈会馆或进园子唱白天戏,再接着唱夜戏。常常白天《玉堂春》,晚上《祭江》,都是极累的唱工戏。夜戏完了,回到荣家有一大堆家务活等着他,还有晚功课,不到深夜躺不下身。第二天依然为此。至于打骂,并不因为他能登台挣钱而有稍减。这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是超体力负荷。程菊侬未出师门,没有人身自由,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忍着。为了学成本事,将来有个出头之日,他也愿意多受点磨炼。这就养成了菊侬沉默寡言、坚毅不屈的性格。

  荣蝶仙此时喜笑颜开。那时代喜欢童伶,小孩搭大班,"戏份儿"不少挣。菊侬把叮当响的银元、铜板交给师父时,荣蝶仙脸上露出笑容:这本儿没白下,因此也催着他快学、快练、多唱,一登台就有钱来。

  弦绷得太紧是容易折断的。荣蝶仙对程菊侬这种杀鸡取卵式的逼学和逼唱,只持续了一年多。有一天,菊侬白天在浙慈会馆唱了《祭塔》,晚上又赶到丹桂,陪当时已有点名气、也不过十几岁的女老生李桂芬(著名美籍影星卢燕之母)唱《武家坡》,由于过累,他的嗓子突然哑了,提前"倒仓"--变声了。这年他十三岁,应是民国六年。

  变声是男孩的正常生理现象。戏曲演员要从小学戏,"倒仓"成了一关。有的人顺利过关;有的人"倒仓"拖得很长,极痛苦;还有人这一关没能过来,嗓子毁了,只好降而求其次,当个下手、龙套,或者改行。"倒仓"期间,嗓子不可过累,并要适当休息调养。

  程菊侬"倒仓"较早,也是他过于劳累,使这一生理现象提前了。按理应加意保护,过好"仓门"。可是谁管他的死活?正是挣钱的时候,师门岂肯容许他有半点空闲,不仅得不到休整,让他拖着半哑的嗓子四处演出,还竟然接受上海许少卿每月六百银元包银的聘约,让程菊侬出码头去上海唱戏。

  许少卿是上海一家戏园的老板,一个非常精明的生意人。他专做邀约京角的生意,梅兰芳民国初年首赴上海一炮而红,就是他约的。他每年北来几次约角,听说北京出了个"小石头",口碑甚佳,他揣摩上海人喜欢炫新弄奇的心理,就想约个童伶,换换口味。童伶包银比名角少,他准能大赚一笔。他找到荣蝶仙,这送上门的财头,六百大洋又不是小数,荣蝶仙哪有不愿之理。他忘了、也根本不理会徒弟已经"倒仓",唱不了累戏,而出外挣包银累得很,每天都有戏,有时还日夜两场,一个月要唱三十多场戏,老板指着赚钱呢。荣蝶仙看在钱的份儿上,接受了聘约,做徒弟的哪敢说半个"不"字!

  这可把程菊侬推上了险境;如果在北京对付着唱,边唱边歇,嗓子兴许能"倒"过来;若是去上海强挣扎着拼命唱,嗓子必然全毁,再无恢复的可能,人也就完了。碍于当时的封建师徒制,师父对徒弟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没人阻拦的了,有人不禁摇头叹息:"小石头",顶好的孩子,这下子要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