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后记
发布时间: 2009-12-14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这本中国首部由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特别法庭审判员亲自口述的,极具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书稿终于完成了。回想三年前与口述者王文正大法官(以下简称王老)的联系,就如同过去从事地下工作一样,充满着一种神秘和使命的感觉。

  记得那是一个江南春雨绵绵的早晨,根据事先的联系,我在上海一个公交车站下了车,掏出手机来给王老打电话:“我已经到了你指定的车站,身穿一件深色的夹克衫,中等个子,五十岁年纪,手中提一只出差的小提箱……”接着,传入我耳边的是一口浓重的胶东口音:“我马上来公交车站接你。我是一个小老头,个子不高,头发白了。手中拿一把长柄雨伞。”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公交车站的前面出现了一个老头。他走过来,看了看我,没有说话,然后伸出手来与我握手……

  就这样,我开始对王老进行了长达近两年时间的采访,多次来往奔波于沪宁铁路线上。有时我回来看了采访本,又想起一些问题,于是就写信给他一个一个提出来,他就一个一个问题地给以回信。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对于当年亲历的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审判,王老却仍记忆犹新,许多时间、地点、人物都能准确无误地张口说出。由于从事过秘书工作,许多当年审判的资料他都保存完好,也为这部书稿提供了可靠的史料。

  其实,在我对王老进行采访之前,他就早已自己着手写了厚厚的几大本参加特别法庭审判的回忆了。当然,这些文字与出书还有较大的距离。我曾问他,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花如此大的力气来完成这一件事情?王老告诉我说,他曾看过一些写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文章和书籍,觉得里面的差错太多,有的完全是作者个人的凭空猜测和想象,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他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将为后人研究共和国的这一段历史造成很多麻烦和错觉。再看此类书刊的作者,大都没有亲历过这场决定共和国命运的大审判,有的也只是参加过一两场旁听的记者,更多的是从别的书刊上摘来的二三手资料,而这些资料却有真有伪。当年与他一同坐在审判台上的审判员,很多都已相继谢世,为了尊重历史,为了对后人负责,他决定要来完成这件事情。

  王老的想法与我正好相投。的确,在我所看到的有关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书籍中,同样一件事情,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这不得不使人感到困惑。就我所知,此类书籍大都为文人所写,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当年特别法庭的审判员为此成文出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感到不解和不安的事情。很多年以前,我就有了这个打算,让亲历者出来说话,将历吏的真相留给后人。

  在写作过程中,我严格遵照王老的口述,遵照特别法庭在审判时以事件而不是以人物为主的原则,对于一些事实,在王老口述的基础上,又根据王老提供的资料重新作了核对。对于当年被确认为“保密”的材料,王老这次也作了真实的披露,这里许多都是特别法庭内部掌握的,也是过去人们闻所未闻的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整个写作过程是艰苦的,每写一段文字,我都要反复地查看王老提供的原始资料。为了史料的真实性,在一些重要的地方,我都请王老以亲历者的身份提供了书面的文字。书稿完成后,又打印出来请王老核对,逐一地过目,并得到他的确认和肯定。

  谈起这场共和国历史上的大审判,王老时常显得有些激动,几个小时口述下来,加之我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使他显得有些吃力,有时声音都有些沙哑。但他只休息一会儿,接着又开始往下讲。我在整理这些口述时,经常会为一个不太明白的细节,自费乘车前往上海,与王老当面核对和订正,尽量做到采写整理出来的文字与口述准确无误。这样的写作当然是很累的,有时累得连脖子都无法从电脑前抬起来。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如此认真写作的人恐怕也不会太多了。

  我不得不认真,因为我记叙的不但是共和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至今所从未有过的一场大审判,这场大审判不但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时也将载入中华民族的历史。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书稿是不朽的。书稿完成后交到出版社,前后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出版社责任编辑和领导精心编辑审阅的基础上,又被送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研究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认真仔细的审阅。这一年多的等待是漫长而令人焦虑的。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我十分感动。最后一致同意这本书稿与广大的读者见面,这是有眼力和胆魄的,在这里特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文化大革命”中生发出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这两颗毒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的悲哀,因为他们阻碍了历史的前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通过对他们的审判,不但使人民看清了他们一伙人的丑恶嘴脸,更重要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主与法制。事实说明,一旦离开了民主和法制,就会出现专制和独裁,就会孳生出林彪、“四人帮”一样的病毒,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已经过去二十多个年头了,现在的年轻人听起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所作所为,感到不可理解,犹如在听天方夜谭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于物质生活不懈的追求,对于这件曾经给中国大地带来无穷灾难与创伤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对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都已逐渐地淡忘了。可是,“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以史为镜,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有人说,“文化大革命”的悲剧绝不会重演了。因此我们应该忘记过去,忘记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一切向前看,前面是光辉灿烂的。我并不完全相信这样的话。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历史悲剧重演的故事真是太多了。仅以中国历史上对于知识分子进行迫害来说,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直延续到满清时代的文字狱,这样的悲剧不是一代一代地重演吗? 历史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特别法庭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留给我们的民主与法制的思想,却是永恒的,这就是我千方百计找到当年特别法庭审判员王文正大法官,并决心真实记录下整个审判过程的原因。历史总是喜欢惩罚那些忘记他的人。

   沈国凡 2005年6月17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