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经历大社风波
发布时间: 2009-12-14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5年下半年,全国农业合作化步伐骤然加快。7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报告强调,我国广大农民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只有实现合作化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因此,合作化必须赶快上马。毛泽东批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等人“右倾”,认为“目前农村中合作化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领导却落后于群众,“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过多的评头论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戒律”,“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①。“在发展的问题上,目前不是批评冒进的问题。说现在合作社的发展‘超过了实际可能’,‘超过了群众的觉悟水平’,这是不对的……所谓现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超过了干部的经验水平’这样一种思想,是一种错误的思想。”② 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把邓子恢及其领导的中央农村工作部的“错误”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说合作社的日趋巩固和增产,许多农民积极入社,“宣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破产”③。这两次会议都把稳步实现农业合作化的主张视为右倾保守,并且提到方针高度进行了不切实际的批评,这就直接助长了农业合作化速度问题上的急躁冒进情绪。

  山西省委在8月下旬召开了地、市委书记会议,围绕解决所谓右倾保守思想问题,通过了《关于发展、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计划》,在强调发展速度的指导思想下,确定了今后三年内全省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和目标。10月下旬,省委又在贯彻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精神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制定了《山西省以农业合作化为中心的农村工作的全面规划》,重新确定了农业合作化发展的进程和目标,使本已脱离实际的高速度再度加快。尤其是当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精神以及山西省农业合作化的全面规划传达到农村基层党支部时,全省合作化运动便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④。

  1955年秋末冬初,中共昔阳县委按照上级要求,大抓扩社、建社工作。大寨的初级社基础好、党支部领导坚强、干部群众觉悟高,属于昔阳县首批转社的合作社之一。12月26日,大寨成立新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陈永贵任社主任。

  此时的陈永贵热情高涨,一是因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大寨走在了前列;二是迈向集体化高级阶段,盼望多时的社会主义已近在咫尺。怀着满腔热情,他亲自主持制订了转社方案,制订了高级社章程草案。

  高级社取消土地分红,土地和农具、牲畜、树木等主要生产资料都属于集体所有,实行按劳分配,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转社的主要工作是牲畜、农具、树木作价(土地无偿入社)。以陈永贵、梁便良出任党支部代表,李志福为社务委员会代表,加上贫农代表李喜庆、贾根元和富裕中农代表贾志发,组成了作价小组。经作价小组研究决定:牲畜作价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提高五个百分点,中型农具以市场价按新旧好坏折成计算,生产资料作价款以劳力平摊,超余部分由社内公积金逐年还清。树木处理办法为:成材树木作价入社,小树无代价入社,唯房前屋后的树木归个人。自留地的分配:单身户留2分,二人户留3分,三人以上的户每人留1分①。

  牲畜农具作价入社那天,恰巧县里通知陈永贵开会。临走前,他和作价小组商量先从谁家开始,不少村民在旁边听着,心里各有各的小九九,都想把自己的耕牛和农具估高一些,又怕别人说没觉悟,都在观望着、议论着。为了完成转社工作,也为了使村民在转社中进一步增强集体观念,陈永贵又一次做出了牺牲,要求作价组从他家开始,然后,就去县里开会了。

  陈永贵家有一头正当年的黄牛和一头快要产仔的母猪,还有一张八成新的犁。按规定,市场价加5%,黄牛应作价140元,待产的母猪80元。梁便良他们怕陈永贵嫌定的价高,最后将黄牛定为100元,母猪70元,犁8元。谁知两天后陈永贵开会回来,一听这个价,马上提出了异议,说他那头牛最高不能超过80元,因为用了3年,又在去年耕地时崴了脚,母猪最多值40元,犁5元就够了。梁便良等拗不过他,只好再降价。1956年大寨村人均收入43元,陈永贵的这笔损失应该讲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有他的算法,有他的想法。当有人说他那头母猪一窝生10只小猪,每只卖10元,还能赚100元时,他却说,他买时只花了12元,去年生了一窝小猪,已经赚了,现在虽然怀着胎,但还没有生下来,咱一不费工夫,二不用饲料,怎么能把小猪也算进去呢?他还说,大寨虽然比以前富裕了一些,但有牲畜、农具的毕竟还是少数,如果把牲畜、农具价折得高了,看起来有牲畜、农具的户没有吃亏,但绝大多数没牲畜、农具的户就增加了负担。我们应该为更多的农户着想啊!①

  陈永贵不计个人得失,为的是换取大家在作价时少一些计较,多一些无私;为的是调动广大社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当人们眼巴巴地看着陈永贵家那头母猪入社不到一个星期,就产下11只猪崽,市价77元时,自然没有人再好意思言语自己的牲畜作价低了。

  有了陈永贵带头压价,大寨高级社成立时,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贾进才在牲口作价时,嫌自己家那头土改时分的老黄牛老了,便以40元的价格卖掉,又添了60元钱,从县城买了一头油光发亮的大青牛加入了合作社②。一位老贫农自己家里没有牲畜,专门到街上买回一头牛入了社。

  当然,转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人表现出了自利本性。一位富裕中农,有一头老瘦毛驴。轮到给他家的毛驴作价时,他把那老驴仔仔细细地刷了一遍才牵到作价现场。作价小组给了18元的价格。听这价格,他二话不说,牵上毛驴径自到了集市。当时牲口市场不景气,他那头驴只能卖14元。在进退两难中,他忍痛卖掉了驴,回村后却丢不下脸来,愣说自己的毛驴卖了22元,还是点的现款。消息传开,村里大乱,不少人找作价组,开口闭口作价低,要求重新作价,并威胁要把牲口牵到集市上去卖。作价陷入困境。陈永贵却专程到县城买了一头小骡子一般膘肥体壮的大灰驴,回村后便拴在了大柳树下。众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买驴,陈永贵道:“入社。”大家围着驴左转右看,都夸是头好驴,人们揣测像这样的驴最少也得150元。陈永贵拿出税票给大伙看,才90元。大伙随即又议论开了牲口作价的事,说照作价标准,像这样的驴少说也得100元。由此,又想到了那头老驴,认为必定卖不到22块。于是众人去问那位中农,他不说话。陈永贵开口道:“我查过税票了,那头驴卖了14块。”③

  整个作价工作中,入社的牲畜有马2匹,骡1头,牛26头,驴24头,羊165只,猪32口,共作价6268元。入社农具以成数定价,有双铧犁2部,山地犁4部,大型农具8件,中型农具32件,铁棍2根,铁绳12条,切草刀15把,作价184元。两项共计6452元④。

  就在大寨高级社成立不到半月,社员思想还没有安定下来,许多具体工作还未及扎实展开时,县委突然通知陈永贵开会,要按照省委、地委加快农业合作社步伐的要求,决定大寨新胜社和武家坪国强社、庙坪民强社、金石坡金胜社、高家岭高胜社五社合并,成立规模更大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1月27日,五社合并而成的高级社正式挂牌,仍冠名“新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陈永贵担任社主任,武家坪郭忠义任副主任,贾承让为会计。

  高级社合并后,设管理委员会,陈永贵任主任,其余三个村,每村设一个副主任。管理委员会以村建生产队,队下设组,并成立了监督委员会,检查督促计划决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为了把生产搞上去,采取了许多措施。在解决队与队的矛盾上,实行“五固定和三分配”。五固定是:以队固定产量,以组固定土地,以组固定劳力,以产固定工分,以组固定牲畜;三分配是:以组分配种植指标,分配农具,分配种子、肥料。在解决人与人的劳动报酬上,采取了定额管理和以件计酬相结合的办法。为此,对97种农活进行了分类排队,把能定额的78种农活分为5等12级,每级差度为5厘,然后把农活报酬定额到地,7天一安排,半月一检查。在财务制度上,全社共配了三个会计:一个负责财务,一个负责工分,一个负责生产统计。10元以下开支由社主任批准,50元以下开支由管理委员会审批,50元以上开支要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①。

  五社合并后,陈永贵信心十足,决心要把社办好。然而,由于规模太大,435户,1755口人,604个劳动力和4928亩土地,大牲畜318头,羊690只,猪52口,社与社经济基础、生产发展不平衡,人与人生活环境、思想认识不一致,尽管他殚精竭虑,采取了诸多办法,但终究还是无法把社巩固下来。并社后,按照陈永贵“办大社,应该显示大集体的优越性,人多力量大,立即组织队伍打搞农田建设”的安排,大社组织了306个劳动力浩浩荡荡开进大寨麻黄沟打坝造地,可是金石坡的人不乐意了,说:“光受苦,没有甜,合在一起没光沾。”面对村与村的不信任,组与组的矛盾,陈永贵无力回天,坚持到秋天结算后,大社很快又分成了五个社②。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