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周后,昔阳县城从日军溃退中获得解放。
大寨解放时,全村共有64户人家,190多口人①。其中,贫苦农民48户,地主富农4户。全村共有土地800多亩,48户贫苦农民共有耕地144亩,仅占总耕地的18%,60%以上的土地归地主富农所有②。全村共有7头牛、8头驴、1头猪和100多只羊,多为富家所养。解放前,地主富农采用出租土地、雇用长工、短工和放高利贷等形式剥削穷人。48户贫苦人中,有35户、45人给地富扛长工、打短工、赶牛放牧、洗衣做饭等;有9户、21人背井离乡,乞讨为生;有4户被地主灭门绝户③。尽管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寨和其他老区一样,减租减息取得了很大成果,封建剥削有所削弱,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广大农民依旧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迫切要求突破双减政策,直接从地主手中夺回土地。
1946年5月4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支持农民通过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手段,废除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制度改革,从地主阶级手中取得土地。同时,为了正确指导群众运动,“五四指示”还规定了一系列原则,如: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并使其获得利益,决不可侵犯其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着重减租而保存其自耕部分;对于中小地主的生活给以适当照顾等。
1946年6月,太行区党委讨论了时局、土地改革及战争准备等问题,决定在腹心区立即开展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月,昔阳县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①。
此时的大寨,已经有了党组织。早在1946年1月,邢玉清、翟治让介绍贫农贾承福入党,大寨有了第一个共产党员。5月,贾承财入党;7月,贾进才也加入了党组织。8月,大寨成立了党小组,由贾进才任组长②。由于有党组织的领导,大寨的土地改革进行得有条不紊,既轰轰烈烈,又不失原则。大寨近七成共400多亩土地和41间房屋、32眼窑洞、6头牛、6头驴,分给了原先无地或少地的贫困农民。中农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只有4户地主富农受到了限制,保留一定数量的土地,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土改那年,赤贫如洗的陈永贵分到了贾登元的一眼窑洞三间房屋和13亩土地。三十而立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安身之所,有了一小块无需租种的土地。陈永贵和千百万贫苦农民第一次尝到了当家作主人的甘甜滋味,实现了他们祖祖辈辈渴望的“耕者有其田”的美好理想。当他看到昔日豪华气派的地主家院转瞬间易主,当他满面春风地耕作在新分到的土地上时,终于认识到只有依靠共产党,依靠毛主席,穷人才有出头之日,才能过上好日子。从那时起,陈永贵就下定决心要紧跟共产党,紧跟毛主席。也是从那时开始,陈永贵作为13亩土地的主人,作为一个温馨三口之家的户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铆足了劲儿伺候着土地,发誓要在土地上大干一番。
在大寨住了13年的党报记者段存章在《我在大寨十三年》一书中,描述了陈永贵的翻身心情和对土地的挚爱,说他“爱地如命,视土如金”,并讲了如下一个故事:
春天,陈永贵赶着耕牛第一次在自己的田间播种,儿子明珠在地边玩耍。忽然,明珠举起小手喊:“爹,爹,我拣了一个皮钱,看,还有个老汉!”父亲听说儿子拣了钱,马上停住了牛,边往孩子跟前跑边说:“给我看看!”儿子舍不得,连声说:“我不!我不!”父亲又说:“给我看看,我给你买好吃的。”陈永贵从儿子手里接过那块钱币一看,原来是块银元。那块地原来是地主的,那钱是地主遗留下的。永贵在旧社会过了30年,做过打烧饼等小买卖,挣的钱也都是几个铜子,从来没见过银元。左看右看,在身上擦了又擦,闪出了光。夜里,明珠躺在炕上未睡,看见爹拿着银元给他娘看,估摸着这块钱价值多少。后来,他家用那块钱买了两小卷布,给大人孩子每人做了一件新衣裳。① 作家张映泉在议及此事时,引申说:
他种地种得认真,分的是地主的地,那地过去种得不好,庄稼没长出来时草就长出来了。可见那时候长工们没有卖力。现在到了他的手里,他就要在这块土地上做好文章。他使劲挖,挖得很深,要把那些草彻底除净。地边残缺,他也要一点一点地修补上。对每块地的珍惜一点也不亚于那块闪光的银元。②
但没过多久,陈永贵就不满足于只是埋头种地了,他要了解解放战争的大形势。那时,全面内战已经爆发,国民党的部队从四面八方发起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经过八个月的征战,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被迫转入重点进攻。在山西来说,虽然大多处于相对稳定的根据地,但东大门娘子关和出入省境的主要通道正太线,仍然为国民党阎锡山部所控制。陈永贵怀着翻身解放的喜悦,对前方战事倍加关注。他分到的宅院底下是共产党员贾承福、贾进才的家,他有事没事总往那里跑,想听听上级有什么指示,想看看村里有什么工作需要他做。为保护胜利果实,他多次要求支前参战。
不久,“正太战役”打响,晋察冀部队向正太线中段蒋阎军发起攻击,给陈永贵支前参战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陈永贵参加到全县一千五百余人的支前民兵队伍中。在平定前线,炮火连天,枪林弹雨,陈永贵冲锋在前,出生入死,抢救了一个又一个伤员。由于陈永贵在这次参战中表现突出,“正太战役”结束后,在评功会上他被选为模范,受到了上级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