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周老人的悉心呵护下,陈永贵逐渐长成一条五尺多高的汉子,犁耧耙种样样都会。那时,他一面在武家坪为地主家扛长工,一面照料着老人的十几亩薄地。贾家稳周老人有一亲一干两个儿子糊口养家,生活还说得过去。
但不久,贾家遭遇了一场痛失爱子的打击。老人的儿子刚娶了媳妇不几天就命丧黄泉,留下了大个子儿媳守节。失去独子的老人悲痛之余,越发把希望寄托在养子陈永贵身上,并嘱咐儿媳妇:“你就安安心心地开着贾家这道门吧!有金小给咱养种那几亩地,弄个吃吃喝喝,你给他做饭缝衣,好歹也能往人前走。”儿媳妇也够识礼,对老人孝顺有加,对陈永贵也格外关照。他们三人相处如初,彼此关爱,日子过得安安稳稳。然而,陈永贵强壮如牛的身体,出色的种地本领,却引起了贾家族人的疑心,他们担心稳周老人百年后,陈永贵这个外姓人会顺手牵羊,独占了老人的家产。同住一院的老人的小叔子贾四元就曾几次想把陈永贵排挤走,但由于陈永贵品行端正,又有老人和大个子寡嫂的坚决反对,贾四元也就不再多找陈永贵的麻烦了。
以后,陈永贵逐步成长为一个敦实而机灵的小伙子。他力大如牛,得了个“个半驴”的绰号。据说,有一天,在地里干活,小伙子们比谁的力气大,就在陈永贵和一头壮年驴身上分别放了75公斤的东西,他走,驴也走,然后又各加了50公斤,结果,毛驴倒下了,而陈永贵却昂然挺立着①。加之,陈永贵精通农活,所有的活计,没有一样不会,没有一样不通,样样拿手;他干的庄稼活,没有人不夸奖赞扬。凭着这副好身板,借着这些好手艺,他当长工一点儿都不愁找不着东家,甚至有时还有择主的余地。更为重要的是,陈永贵头脑灵活,又敢说敢为,敢作敢当,这就更令村里人佩服,自然也就成了村里左邻右舍穷哥们的头儿。
在长期的长工生活中,陈永贵实际上对那种地主高高在上、农民忍辱负重的封建礼法和剥削制度已产生了厌恶。他冒犯地主迎灯规矩一事,就是典型的一例。
昔阳县有正月十五耍龙灯的习俗。大寨的正月十五虽然没有县城的热闹,但也有一套老规矩。每年的元宵节,大寨的财主们都要凑一笔钱,找几个耍灯的好手舞着龙灯,敲着鼓,打着锣,先上龙山,后上虎山,在虎头山上转一个大圈后,再到财主们家门前收场,以便把“龙虎吉星”引回他们家,图个大吉大利,盼个五谷丰登。
那年正月十五,地主贾存元也作如是安排,在耍灯队伍出发前,又当众宣布了往年的迎灯规矩,并一再叮咛路线不能变,要先龙山而后虎山,再通过康家岭把龙虎吉星引回到自己家。在迎灯的队伍热热闹闹地出发后不久,长工们却在半路上议论开了,他们一个个愤愤不平,有的人还骂开了娘:“日他祖宗,还想引个龙虎吉星!再吉利还不是你发财!有咱穷弟兄什么光沾?”不少人长叹一声:“咱是给人家扛活的,人家让这样,咱有啥办法呀!”
陈永贵在贾存元家干活也没少受窝囊气,听到众人埋怨,带着年轻人的无畏怒声道:“没办法?哼!我就不信没甚法!”
大家一听,就知道陈永贵犯了脾气。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别人不敢干的事他敢干。但有人不相信一个外姓小后生敢去惹东家,便说:“你敢把东家治一治,我给你金哥磕两个响头!”
“那,我就收下你两个响头!”只见陈永贵那张厚厚的嘴唇啧啧两下,说道,“咱今天非要破破财主的财,改改穷人的运,什么龙山呀虎山,咱们全不上了,看他们能把咱怎么样!”
于是,这帮穷哥们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出了村口后,一反往常的迎灯路线,既没上龙山,也没上虎山,而是在村外绕了个圈就回来了。这下,可把贾存元气坏了,这不仅没有引来龙虎吉星,还把家里的喜气财气福气都送走了。他怒不可遏要追查主谋和策划者是谁。穷哥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吭声,只见陈永贵笑着磕磕烟袋锅,漫不经心地说:“东家有什么话就跟我说吧,不要连累别人。”一听这话,贾存元气得直跳,没想到一个外乡穷鬼有这么大的胆,指着陈永贵痛骂了一顿。陈永贵只是吧嗒吧嗒地抽旱烟,不时地淡淡一笑。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冒犯地主迎灯规矩一事是陈永贵对富人颐指气使的一次反抗,也是对封建礼法和传统的一次挑战,显示了他的智慧和胆略。经过这件事,陈永贵在穷弟兄心目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在大寨逐步崭露头角,村里人对他开始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