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1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第四兵团重新归第二野战军指挥。陈赓开始做进军云南和移防交接的准备工作。12月8日晚上,他给林彪发电报说:白匪主力基本上已被歼灭,但溃散甚多。建议粤、桂地区趁敌混乱时来一个大清剿。首先应控制沿海海口即廉江、合浦、钦州、防城、东兴之线,防其陆续从海上逃窜。这些地点现均为我兵团占据,我又势必在几日后向南宁集结准备入滇,此线防务望即派队接收。 为了参加中共华南分局的祝捷大会,同时为部队集结南宁、开赴云南做准备,12月12日,陈赓由开平县赤坎镇出发去广州。晚上登上炮舰,绕过虎门要塞,登上黄埔岛时天已经亮了。陈赓兴致勃勃地领着大家去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热情地介绍哪里是升旗的地方、出操的地方和住宿的地方等,还特别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他说这些地方要好好地保护起来,留作纪念,以教育后人。 陈赓的一生,从进入广州黄埔军校开始,经历了无数传奇的生活和战斗,所以他对这座名城和这所学校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给大家作介绍的同时,当年学校中轰轰烈烈的军旅生活又在他脑海中一幕幕地闪现。 这次到广州,他除了有胜利的喜悦外,也有忧愁。他说:“有两件事没办好,感到遗憾。一是没有找到当年在黄埔军校门前修鞋的那位老工人,二是派人到汕头,没有找到医院里的那位李姓女护士。他们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热情帮助过我们的。现在形势好了,我更加怀念他们。”他仰望着迷蒙的天空问:“他们现在会在哪里呢?” 12月15日,中共华南分局召开祝捷大会,祝贺广东、广西两大战役的胜利。陈赓致词说:这次两广作战,是毛主席大迂回、大包围战略方针的胜利。我们同敌人展开克服疲劳和饥饿的走路大竞赛,先敌占领各海口,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全歼余汉谋集团和白崇禧集团于陆地上。由于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毛主席思想武装起来的,所以这场竞赛最终是我们胜利了!他的讲话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广州,陈赓请郭天民找华南分局的有关干部,联系解决部队向云南进军需要的汽油和鞋子等问题。当时第四兵团总人数已超过20万,每人3双鞋就是60万双,数量确实大。那位干部感到困难,不愿意解决。郭天民觉得事情不好办,就请陈赓出面向叶剑英报告。陈赓则认为,叶参座身兼数多要职,够忙的了,这种事不能去麻烦他。他拍着郭天民的肩膀说:“我们一块去找那位同志说说。追击敌人,干部、战士鞋子烂了,光着脚走路。不解决汽油和鞋子,我们怎么去云南?”但是陈赓出面也没用,不管他怎么说,那位干部还是不答应。陈赓火了:“假设我们都不是共产党员,你是商人,我们出钱向你买行不行?广东是党和人民的,不是你的。中央命令我们日夜兼程进军云南,你要是不同意可以向中央打报告嘛!”说罢扭头走了。 叶剑英这时在办公室听到了动静,出来问:“刚才是陈赓同志说话吧?他为什么事生气?” 郭天民急忙回答:“部队向云南进军,急需汽油、鞋子和粮食,这些问题没得到解决,他有点急。叶参座忙,他不愿麻烦您。” “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解决。”叶剑英平静地说:“我来华南前,毛主席关于四兵团的事有两条指示:第一条,解放广东省要靠强大的第四兵团;第二条,两广解放后,要大力支持第四兵团进军云南。现在是执行毛主席第二条指示的时候了。你们将需要的物品开列出清单,在我职权范围内的由我批,超过了的,我报中央批。今天晚上就将大商户召集起来开会,先购买鞋子,所需汽油由军管会拨给。” 没想到,事情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郭天民非常高兴,回来后就和陈赓商量开列物品清单。陈赓说:“叶参座这么关心,我们要按最低数报,不能‘趁火打劫’。行军到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货币不流通,部队需要和他们交换物品用的食盐、棉纱、布匹等东西,我们自己买吧,不要向广东要了。” 12月17日凌晨,兵团部在沙面上船,向广西省梧州进发。 部队出发前,在昆明宣布起义的原国民党政府省主席卢汉派周体仁将军代表他,中共滇桂黔边区纵队派政治部宣传科长郭兆华代表边纵,一同来广州欢迎第四兵团进军云南。随后和兵团一同回云南。行军中,政治部宣传科长苏策借机从郭兆华那里了解边纵游击队的情况、云南民族风土习俗以及民歌小调,并把它整理出来,印发部队进行教育。 陈赓要求把报话机、电台架设在船上,他用报话机指挥各部队的行动。除了地名外,基本都是用明语讲话。大家都有一种轻松感,充满胜利的喜悦。 江上有许多激流险滩和暗礁,又是枯水季节逆水行舟,所以引水员显得很重要。但找来的这些人年纪都比较大,而且吸鸦片烟,还很迷信。在险要地段,岸上都建有小庙,引水员见到小庙就要下船,到庙里烧香磕头。有个干部对此非常反感,就去和陈赓说:“这像什么话!抽大烟之外,还到处烧香磕头。这船是咱们军用的,影响不好。应该告诉他们,不准搞迷信活动。” 陈赓瞪起眼睛:“你别这么革命好不好?你的觉悟高,你能领水吗?你不迷信,又不吸鸦片烟,还信马列主义,可你不会领水。让你领水,不搁浅就翻船,咱们还进什么军?”接着他解释道:“你要明白,如果不让吸鸦片烟,他们就像生大病一样,行船就要出事。解决戒烟和破除迷信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和组织工作。欲速则不达。” 12月23日,船到白马傍案宿营。天色还早,当地群众来慰问部队,要演京剧。陈赓爱看,但要求大家不能上岸去看。宣传科就在岸边找了一块较平坦的地方,挖坑埋竿子搭戏台。陈赓和大家在船上看完戏,又在船上挂起银幕,放《百万雄师下江南》的电影,答谢岸上的群众。很多群众都是第一次看见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观看表现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电影。人山人海,群情振奋。 12月27日,船队到达广西省的贵县,陈赓上岸。驻守在那里的是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的部队,副司令员兼第四十五军军长陈伯钧和陈赓是黄埔军校的老同学。两人一见面,陈赓就说:“伯钧同志,你给我准备的房子在哪儿呀?” 陈伯钧说:“放心好了。你来了,我还敢住好房子吗?最好的房子给你留着。现在先请你们到司令部去坐坐。” “谢谢,谢谢!”陈赓环视陈伯钧的司令部一周,说:“可是,我看上你这司令部了,就请你搬到留给我的房子去住吧!” 陈伯钧无奈,只好把司令部搬走了。郭天民责怪陈赓:“你这个人真怪,给你留的房子不住,怎么偏要让人家搬家?” 陈赓笑了,指着房子说:“我这老同学肯定会给我留最好的房子。可是你看他这司令部,原先肯定是个客店,临街,又乱,他们在这里怎么办公?咱们是过路客,住这里没关系。” 第四兵团要出发了,陈伯钧请陈赓吃饭。没等菜上桌,陈赓就带着几个参谋跑到厨房里,把人家准备的好菜都吃掉了。开饭时,陈赓看着端上来的菜说:“哈,怎么尽是这些,你是舍不得拿好东西给我们吃呀!”陈伯钧抓着后脑勺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亲自跑到厨房去才弄清真相,走出来对陈赓说:“哎呀,你已经把好菜都吃掉了。” “没有的事。”陈赓争辩着,“我一个堂堂司令,怎么能跑到厨房吃你的菜呢?这一次不算,不算!” “好,不算,不算!明天再请,明天再请。你呀,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在愉快的笑声中,会餐结束,老同学分了手。 从贵县改乘汽车出发,陈赓于12月30日到达南宁市。 1950年1月4日,陈赓在南宁主持召开了第四兵团党委扩大会议。会上,他代表党委总结了广东作战和广西作战的经验教训;下达向云南省进军任务。从云南赶到南宁来的滇(云南省)桂(广西省)黔(贵州省)边区纵队政治委员林李明,介绍了云南省情况。广西军区司令员张云逸传达了中共中央指示,重点讲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详细介绍了“北平解放方式”,指出云南就属于“北平解放方式”,要求“大家要好好执行这些政策,不要犯‘左’的错误,要做起义部队和起义政府人员的团结工作。” 1月7日,陈赓在讲话时指出:广东作战和广西作战所以能完成任务,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伟大成功。他说:“在江西省作战时,我们部队一过赣江,白崇禧部队就跑了,打不上。毛主席就指示:这样打法不行。白崇禧集团是敌人残留的最后一支最狡猾的部队,要主动实行大迂回才行。所以我们由江西省到广东省,向廉江、钦州迂回,结果胜利了。我们又一次亲身体验了毛泽东战略思想的伟大。”他联想到林彪的几次指示和命令,指出:“这个方针是曾有过几次动摇,毛主席一发现就立即给予纠正。”他号召大家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又要与机动配合起来。他解释说:“机动是在上级意图下进行的,与坚决执行命令并不矛盾。” 作为兵团党委书记,陈赓最注意掌握政治方向和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指示问题。部队进军广东省之前,在江西省赣州召开的兵团党委扩大会议上,根据陈赓提议,作出了反对骄傲、蛮横的决议。广西战役开始前夕,兵团党委又一次发出指示,重申赣州会议的决议精神:“必须继续贯彻兵团党委会议反对骄横的决议。”对作战胜利后可能发生的松懈麻痹、骄傲轻敌等思想,必须及时纠正。在即将进军云南的时候,陈赓再一次代表兵团党委在南宁会议上强调:“这个会议仍然是赣州会议的继续,赣州会议的决议今天仍有重要意义。”针对个别部队出现的违纪问题,他指出:“有些军、师领导撕不破脸,不坚决、彻底地解决问题,往往留下尾巴。必须经常揭露缺点,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要怕得罪干部,不怕他哭,不怕他不干工作睡大觉。否则,迁就下去,就要葬送干部。”“一切要从党的利益出发,不要从个人得失出发。要敢于向缺点作斗争,敢于打开窗子说亮话,敢于正面批评。这次要处罚几个人,对那些不自觉分子,必须绳之以纪律,并且教育大家。”最后他要求大家:进入云南省后,要谦虚谨慎,尊重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既要模范地担起战斗队、工作队的任务,又要反对骄傲自大,以“云南王”自居。 会前的一天,陈赓把在钦州战斗中缴获的李宗仁、白崇禧的两部轿车摆出来。陈赓尊称张云逸为“张老”,请“张老”任选一部。张云逸说:“汽车是你们缴获的,说明胜利很大。我要白崇禧这辆吧。”实际两部车都一样,只是李宗仁汽车里有一柄副总统的佩剑。张云逸认为这只佩剑应当送到北京去。 有一天,陈赓找张云逸说:“我们部队进军云南,路上大约需要100万斤粮食。兵团还有点金子、银元,但我们自己不便上街去买,请军区出面帮助买一下。” 张云逸说:“让你们买粮还像话吗?我们广西再穷,也应该想法保障嘛!” 当天夜里,张云逸把南宁的大粮商召来开会,省里用金子和银元作抵押,向他们借100多万斤粮食,送给了第四兵团。 1月2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2月改为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来到南宁市,会见了陈赓和张云逸。部队向云南省开进时,陈赓指示后勤部和司令部的通信科,将在两广作战中缴获的武器和通信器材都带上,保管好。当时大家都认为云南省已起义,没有多少仗好打了,带着这些东西行军太麻烦,想少带点。但陈赓不同意,仍要求都带上。从南宁到百色,运输靠的是船,事情还好办,过了百色要走陆地,高山峻岭,运输太困难,后勤部和通信科的人就去找陈赓提意见。陈赓说:“这些东西我们当然够用了,还用不完。可是,我们还要讲点国际主义吧!” “唔,是援助越南吗?” “这还用问吗?”陈赓扬起脸,“这种事,不用我说,你们就应该想到。” 后来,部队进入云南,在文山县将这批武器和通信器材,全部移交给越南部队。 1月27日,第四兵团部机关到达百色。倘是在北方,这时正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雪花飞舞。但这里却很热,河中有人游泳,小麦已在扬花,不时还有雨和闪电雷鸣。北方战士都感到稀奇。陈赓给大家介绍说:“这里是红七军发祥地,当年是邓小平和张云逸等同志领导人民起义的地方。起义后组建了红七军,他们就是红七军的创始人。这里是老区,对这里的人民,就要像对大别山和江西苏区的人民一样,要尊重,要热情。” 早在第四兵团归第四野战军指挥时,陈赓指示,第四野战军下发的文件应和第二野战军发来的文件一样看待,都要传达学习。当时林彪对去农村工作干部的一个讲话材料,是在广东省时发下来的,并在部队中进行了传达。这个讲话中有一段说:“归根到底,目前的工作重点还是在农村。所以动员大家去做农村工作。”陈赓看后感到吃惊:这不和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的提法相违背吗?当然,重视农村工作是对的,但不能提“工作重点还是农村”。当时,他不便提出这个问题。到了百色,陈赓考虑到部队到云南省还有“工作队”的任务,城乡关系必须弄清楚。 于是就指示兵团政治部给干部讲一课,在理论上正确阐述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宣传部长以“谈谈学习体会”为题向干部做了一次理论报告。讲到目前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向城市、城市领导农村问题时,他说:“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的方针,我们到云南就根据这个方针进行城乡工作,调整城乡关系。在广东我们学过林总的一个对去农村工作干部的讲话,说目前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农村。我理解他是作为动员干部去农村说的,不是作为总的城乡关系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