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为慰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了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由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谢觉哉任团长,朱学范、陈正人、邵式平、李先念、傅秋涛、谭余保、王树声、冯白驹、王维舟、郑绍文等任副团长,下设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赣、湘赣、鄂豫皖、海南岛、川陕边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等8个分团。王树声任鄂豫皖分团团长。
访问团的主要任务是慰问各根据地的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以及残废军人和当地广大的人民群众,并借此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王树声从小在湖北长大,又从鄂豫皖举起了革命大旗,这次有机会与老区人民,与家乡人民团聚,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考察解放后老区的发展,这是他的夙愿,也是他的责任和义务。6月份他受领任务后,即着手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鄂豫皖老区根据地,主要包括大别山区,东西300余公里,南北250余公里,包括鄂东、豫南、皖西等27个县,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根据地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先后培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7月28日,王树声组织鄂豫皖老根据地访问分团在汉口召开会议,就慰问工作进行了动员与布置。王树声将鄂豫皖分团分为鄂东、豫南、皖西北3个分队,并确定了各分队的组成。
1951年8月,大别山林葱木翠,王树声率访问团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全区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当地人民纷纷杀鸡宰羊,拿出最好的酒,邀请王树声和访问团的战友们到家里做客。
王树声组织访问团协同各县人民政府,组织一县或数县召开了多次老根据地人民代表会议,转达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对老根据地人民的问候和关怀,并收集代表们对恢复和发展老区经济及优抚的意见,选举了参加国庆典礼的代表。参加会议的代表无比兴奋,感到无上光荣,有的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以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组织挑战竞赛和给毛泽东主席、志愿军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决心并答谢毛泽东的关怀。
王树声率访问团每到一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地方的群众听说访问团要来,在烈日下结队等候数天之久。访问团经过时,山顶路边,锣鼓齐鸣,红旗招展。为了表示慰问,访问团每到一地,都组织宣传队放电影、演戏、分发慰问信,同时,赠送毛泽东像、纪念章等礼品。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烈军属给以救济,并在各地开展医疗工作,受到老区人民的高度赞扬。
王树声深入群众家中问寒问暖,走村串户,了解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家乡人民对党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带回去,把家乡人民对党的忠诚带回去。
然而,有一个早年红军连长却不敢出来与王树声见面。他叫付可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县独立团的连长,1931年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进行肃反时,他被调到麻城县保卫局工作。他曾执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亲自抓捕了王树声的堂弟王宏学、王树声的妹妹和弟媳,王树声的几个亲人因肃反扩大化而被杀害。他真想把20年前的事情向王树声说明白,虽然王树声的亲人不是他亲手杀的,但他毕竟参与杀害了其他战友。因此,听说王树声率访问团来到大别山,他害怕得很,他怕王树声向自己讨还血债,不得不在惶恐与犹豫中度日。
一天,王树声与随员来到他家,他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这时,王树声对他说:“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人死不能复生,但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能让烈士的鲜血白流,要让大别山永远记住他们。你要自食其力,老老实实地做人,用自己的行动来告慰死去的冤魂。”付可元的脑袋只是一片空白,王树声他们什么时候走的,他都不清楚,但给他留下的印象是王树声有开阔的胸怀。
王树声为了报答老区人民的厚爱,报答养育和培养过他的这片热土,他要送给老区人民一份礼物,可送什么呢?最后他决定买一台抽水机送给家乡人民,支援家乡人民的经济建设。他想到的和关心的是人民生活的提高,是家乡的建设。
王树声率领的访问团就要离开了,乡亲们依依不舍,十里相送。他百感交集地对乡亲们说:我们大别山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是许多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活下来的人要珍惜她,建设她,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告慰地下英灵。我们虽然胜利了,但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蒋介石还想反攻大陆,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坚决以革命的行动对付各种反动分子的破坏和捣乱,以我们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
王树声正是以这种革命豪情带领湖北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湖北人民也以辛勤的双手建设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访问结束后,王树声就鄂豫皖老区情况向中共中央、中南局作了报告,并对老区的建设提出建议,凝聚着他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和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