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3月15日,诞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桥乡(今新阳乡)黄猫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左纪权,字孽麟,号叔仁。
1912年—1922年读私塾和中学。在醴陵中学期间参加进步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组织同学参加抵制日货运动。
1923年12月,离开醴陵经上海赴广州,在大本营军政部教导团军士连当学兵,改名左权。
1924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编为第一期第六队,被选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筹委会委员。
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亲自主持入党仪式。10月,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9月,转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1930年6月,奉命秘密回国。9月,赴福建龙岩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12月,任闽西新十二军军长。
1932年1月,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政治委员。4月,指挥红十五军参加福建龙岩、南靖、天宝线决战,攻占漳州城。被任命为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6月,因王明等人造谣中伤,被降职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官,在党内受到“留党察看8个月”的错误处分。
1933年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局作战参谋。12月,经毛泽东等建议,任红一军团参谋长。
1935年1至3月,参与指挥红一军团攻占遵义。接着又参加指挥红一军团四渡赤水河,抢占娄山关,二攻遵义城等战斗。10月,率部到达陕西吴起镇,与红二十五军、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1936年2至4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第一纵队参谋长,率部东渡黄河,进抵山西霍县、临汾、侯马等战略要地。5月,任红一军团代军团长,率部回师西征陕甘宁边境。
1937年,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8月,中国工农抗日红军在三原地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副参谋长。9至10月,随朱德总司令由芝川镇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参与指挥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等战斗。11月,参与在山西石拐镇召开的军事战略会议,研究部署开辟五台、晋西北、晋东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
1938年,率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二营在安泽县阻击日军的进攻。4月16日,与朱德、彭德怀在义门村指挥长乐战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
1939年4月16日,在潞城县与刘志兰结婚。7月,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直属队强渡漳河,粉碎日军的第二次九路围攻。
1940年,奉中央军委命令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3月,指挥八路军第二纵队在太南山区展开了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8月至10月,与彭德怀在武乡指挥百团大战。
1941年11月,直接指挥总部特务团在黄崖洞展开保卫战。
1942年5月22日,布置总部司、政、后转移路线。24日,指挥部队阻击尾随之敌,掩护总部机关干部和群众突围。25日,在辽县十字岭东山坡指挥总部直属队向北艾铺方向奋勇突围之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殉国。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此后他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创建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的历史功勋。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左权随同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协助指挥八路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吕梁、五台、太行山根据地,奠定了华北敌后抗日基础。
1938年2月,八路军总部由山西临汾地区向晋东南挺进途中与西犯日军遭遇,左权亲率总部特务团仅两个连200余人的兵力在府城阻敌,与数千余日军激战四昼夜,掩护了总部机关和群众的安全转移。4月初,日军108师团3万余众,妄图摧毁八路军太行山抗日腹地。左权协助朱德、彭德怀研究敌情,制定作战计划,并赴前线指挥。长乐村一战,取得粉碎日伪军“九路”围攻,歼灭日军108师团2200余人,缴获步枪千余枝,收复和顺、榆次等18座县城的巨大胜利,扩大了晋东南根据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战役总指挥所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左权协助彭德怀精心制定“百团大战”战役计划。左权不仅谋划整个战役的组织、参谋工作,而且还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在华北2500公里的战线上,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俘日伪军4.4万余人,拔掉日伪据点2993个。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这次伤心的失败称为“挖心战”,并将每年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
1941年11月,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7000余人向黄崖洞进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按照左权的指示,顽强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此仗日伪军损失2000余人,敌我伤亡之比为6∶1。中央军委认为,黄崖洞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敌人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1942年5月,日军调集3万余兵力,再次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形势空前严峻。我主力部队当时已转出外线,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军械部、军工部以及新华日报社等尚处在敌军的合击圈内。面对重兵压境的日伪军,合击圈内八路军能够应敌的兵力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警卫部队。
鉴于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彭德怀、左权等连日开会研究对策。左权提出:在敌军分路合击时,乘隙钻出合击圈,当日军扑空撤退时,伺机集中兵力歼其一路至几路。一切部署完毕,八路军总部各部门于5月23日奉命转移。24日,日军合围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和左权迅速指挥总部与直属队向东转移。由于后勤部门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致使数千人马阻滞在山西、河北交界的十字岭一线,25日,遭到数万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包围,敌人以“纵横合击”战术逐渐缩小包围,情况十分紧急。彭德怀、左权果断决定分三路突围:左权率司令部和北方局机关人员为一纵队,沿清漳河以东由南向北突围;罗瑞卿率野战政治部直属队和党校、新华日报社为二纵队,由政卫连掩护向东面突围;后勤部门为第三纵队,由杨立三率领向东北角冲出重围。左权坚决要求由自己担任掩护和断后,督促彭德怀赶快转移。
目送彭德怀离去后,左权又奔向司令部直属队,继续指挥大队人马突围。他的身体这时已虚弱得很厉害,但仍然尽全力招呼着每一个人。左权用嘶哑的声音激励着队伍:“同志们,不要慌。我们要胜利,就得一齐冲。只要冲过前面一道封锁线,我们就安全了。”敌人缩紧了对十字岭的包围圈,日军的炮火对准东山坡上的突围人群猛轰,飞机在头顶上盘旋投弹,天上、地下火网连成一片。左权站在一块高地上组织部队突围,大家见副总参谋长就在身边指挥,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突围的速度也就加快了。太阳偏西时,总部机关终于跳出日军的合围圈,当队伍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的时候,一发炮弹落在左权身边,他不顾危险,高喊着让大家卧倒。接着第二发炮弹又接踵而至,左权的头部、胸部、腹部都中了弹片,这位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八路军高级将领,血染太行,以身殉国,时年3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