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四人帮"的肆虐横行,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经过巨大创痛之后,更加觉醒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必须结束,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必须清除。人心思治,人心思定。
这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遭到不断的打击、迫害和严密监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一时难以断然处置"四人帮"。叶剑英虽然处境也很困难,但他还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国内外享有重望。因此,粉碎"四人帮"的伟大斗争,把叶剑英推向7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他意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毅然挺身而出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处在这场斗争的漩涡里,叶剑英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分析估量全国的形势和人心的向背,同时想到了毛泽东在弥留之际,想托以后事又欲语不能的情景。他深切感到,毛泽东不愧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尽管他在晚年错误地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但他毕竟察觉了江青等人阴谋篡权的活动。他在政治局会上宣布他们一伙是"上海帮"、"四人帮",并进行过严厉批评,表示要加以"解决"。同时,从组织安排上,堵住了他们妄想爬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位置的路。叶剑英认为这是毛泽东对付"四人帮"的"两着棋"。①(①叶剑英在中国共产党十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1977年7月21日。)毛泽东还多次向老同志讲过汉朝周勃、陈平铲平吕氏叛乱、巩固汉室政权的故事。解决"四人帮"问题,也是继承毛泽东的遗志。毛泽东从1974年起对"四人帮"几次提出批评,1975年5月3日批评他们破坏党中央团结时说:"问题要解决,下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后年。"后来因整邓小平就把这件事拖下来了。毛泽东生前没来得及解决,现在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叶剑英这位跟随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多年的老党员、老战士,眼看着党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决心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团结众人,坚持斗争,挽救危局。
叶剑英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索,意识到,解决"四人帮"这场斗争,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有一个从酝酿到决策的过程。在酝酿阶段,接触面不妨宽一点,做些调查摸底,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思考对付"四人帮"的办法;一旦酝酿成熟,形成决策,付诸实施,便带有极大的机密性,只能守口如瓶,限于极少数几个人知道。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将会误大事。
就在叶剑英警惕地注视着"四人帮"的动向,苦心思索着在什么时机,采取什么办法来收拾这伙丑类的时候,其他的老一辈革命家也在考虑这个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他们虽然各在一方,受到"四人帮"的监视和"软禁",但是思想是相通的。他们团结一心,坚如磐石,密商对策,力挽狂澜。在毛泽东病危和逝世后治丧期间,有些人就悄悄地互相关照,酝酿此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陈云、谭震林、李先念、邓颖超、康克清等都曾先后直接找过叶剑英交谈,对他抱着殷切的期望。叶剑英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同其他政治局委员和一些同志个别交谈。他邀请乌兰夫前来就国内形势问题征求意见。两人谈得很深,乌兰夫明确表示支持他的主张。告别时一再嘱咐他身负国家、民族重托,要多多珍重。叶剑英送他到门口握别,流下了热泪。①(①访问云杉谈话记录,1994年8月。)他还同京外的军队高级将领韩先楚、杨得志、吴克华等打招呼,要注意形势、掌握好部队。有一次李德生从东北来京参加会议,抽空去看望叶剑英。叶剑英利用这个机会向他谈起江青一伙利用窃取的权力,打击迫害邓小平的事。叶剑英沉思片刻之后,特意打开身旁的收音机,问道:"当前全国形势严峻,到底是抓组织重要,还是抓生产重要?"李德生为了听清他的话,动手把开着的收音机关了。叶剑英又去把收音机打开,压低声音说:"现在斗争很复杂,开着好。"接着自解自答地说:"我看,还是抓组织重要。"李德生终于听明白了:叶帅说的"组织"不是别的,而是指"中央",用这种方式暗示他,当务之急,就是要果断解决"四人帮"的问题。①(①访问李德生谈活记录,1993年5月。)还有其他一些军队和地方上的老同志,或访问,或探病,或捎口信,采取各种方式,直接间接地向叶剑英反映情况,表示对形势的关注和忧虑。一天晚间,叶剑英和女儿楚梅邀请冯玉祥将军的女儿冯理达夫妇来家作客。据冯理达回忆,她同叶伯伯谈起邓小平主持工作,形势刚有好转,又挨批,不可理解。叶剑英伸出左掌,用右指划了一个"三点水",低声说:"这个人,毛主席、党中央对她是有看法的,群众对他们也有看法,她周围那一帮上海人也不得人心。毛主席是掌握分寸的。不要看他们一时得意,根本不可能主宰我们的党,终究不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他们长不了,成不了气候!"
叶剑英经过与党内、军内的一些领导干部个别接触和交谈,心里有了底,增强了战胜"四人帮"的信心。但是,这位政治阅历和斗争经验非常丰富的革命家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粉碎"四人帮"这场斗争不是个别人的行动,而是在党的最高层组织内部的一场斗争,亦即中央政治局内多数成员与"四人帮"的斗争。"四人帮"在政治局中虽是少数,但一个是党的副主席,一个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一个是以"夫人"身份假借毛泽东名义作威作福、野心勃勃的阴谋家,一个是掌握全部宣传舆论工具的吹鼓手。他们人数虽少,能量颇大。不仅以上海"第二武装"为后盾,有恃无恐,而且在北京也从各方面做了反革命政变的准备。特别是在毛泽东病重期间,又来了一个所谓"联络员"毛远新,上呈下达都要经过他,许多事情都走了样。当时政治局的叶剑英等老同志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毛泽东的健康,对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毛泽东逝世以后,客观形势出现了变化,"投鼠"已不必"忌器",只要政治局团结一致,齐下决心,就可以使"四人帮"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这需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周密的组织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要取得华国锋的支持。他担任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是由毛泽东提议,经过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的。从党的组织原则出发,叶剑英尊重这位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逝世的当天夜里,当江青在政治局会议上大叫大嚷"批邓"不力,干扰毛泽东治丧工作,给主持会议的华国锋施加压力,进行刁难时,叶剑英站出来支持华国锋,厉声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紧紧团结在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大煞了"四人帮"的威风。在解决"四人帮"的问题上,取得华国锋支持,是个重大的组织原则,也是合法解决"四人帮"的一个必要条件。叶剑英亲自到史家胡同华国锋住处交换看法,劝他多到老同志那里走走,谈谈。这时华国锋也在考虑如何对付"四人帮"的问题,也准备要找叶剑英等老同志摸底。两个人经过交谈,沟通了思想,下定了斗争的决心。华国锋说:"叶副主席同'四人帮'斗争是很坚决的。他找到我那儿,和我商量,他说,我们和'四人帮'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在那段时间里,我和政治局不少同志都进行了接触,进行过酝酿。"①(①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7年3月22日。)叶剑英又到中南海,几次找汪东兴交谈,商议除害大计。汪也正在酝酿此事。他们取得一致看法,认为这是一件有关中国党和中国革命前途的大事。如果让"四人帮"得势,党和国家就要遭难。但当时还不是很有把握,有些提心吊胆。他们说,个人的命运就不考虑了,要考虑党和国家的命运。②(②汪东兴谈话纪要,1984年5-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