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苦撑军队危局
发布时间: 2009-09-11    作者:《叶剑英传》编写组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1
  字体:(     ) 关闭窗口

  1974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元旦献词》,提出"要继续开展对尊儒反法思想的批判"、"批孔是批林的一个组成部分"。1月13日、22日,江青直接给空军、海军领导人和陆军第二十军防化连写信、送材料。要求部队讨论她的御用文人们整理的《林彪与孔孟之道》等材料,开展批林批孔。

  1月24日,江青又以个人名义直接给叶剑英和军委的领导人写信,要求军队系统大力开展"批林批孔",并要求召开军队驻京机关"批林批孔"大会,由江青的两个干将迟群、谢静宜作报告。在此前后,江青还以个人名义向全军指战员以及参加西沙之战的全体军民写信送材料。叶剑英接到这些信,十分气愤。江青没有在军队任职,为何要插手军队?她一个政治局委员,怎能背着中央,凌驾于国务院、中央军委之上,以个人名义指手划脚,指挥部队?这太不正常了!但是,叶剑英考虑到江青一伙打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旗号,而江青的信和报告又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向全党转发,如果进行公开抵制,显然是不策略的。总政治部只好于1月24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召开军队系统"批林批孔"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有军队驻京14个大单位的干部战士1.8万人。会前,秘书给叶剑英准备了一个简短的讲话稿,但他在会上却没有讲。除了宣布:"开会"和"散会"以外,其他的话,他一句也不愿多讲。迟群、谢静宜在会上盛气凌人,信口雌黄。军队许多老干部根本听不下去。①(①访问王守江谈话记录,1993年10月。)到了1月25日,江青又用同样手法,对周恩来搞突然袭击,让他主持召开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系统的"批林批孔"大会,还是由江青的两个干将在会上大放厥词。在这两次大会上,迟、谢都秉承江青旨意,以所谓批林批孔要联系实际为名,抓住某些领导干部子女走后门入学、当兵问题大作文章,对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进行影射攻击。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以批林批孔又夹着批走后门的"三箭齐发"的办法,进一步搞乱军队,搞乱全国。

  军队系统开过大会以后,叶剑英为了稳住军队,没有具体布置全军如何进一步开展"批林批孔"。江青一伙见此情景,气急败坏地说:"军队最难办","要放火烧荒","要整整军队"。面对江青一伙的攻势,叶剑英经过认真考虑,采取了巧妙的反击措施。1月30日,他直接写信给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表示接受江青等人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对他的"帮助"。

  毛泽东看到叶剑英的信后,于2月15日作出批示,对江青一伙的作法提出了尖锐批评。毛泽东写道:"剑英同志:此事甚大,从支部到北京牵涉几百万人,开后门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来的也有坏人。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小谢、迟群讲话有缺点,不宜向下发。我的意见如此。"毛泽东制止了江青一伙准备在全国播放"一二五"大会录音的打算。2月20日,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意见发出通知,提出领导干部送子女参军、入学问题,放在运动后期妥善解决。江青、张春桥对此极为不满,张春桥竟然说:"用检讨办法来告状,这也是一大发明。"这从反面证明,叶剑英给毛泽东写信的作法,确实击中了他们的要害。在毛泽东的干预下,"四人帮"妄图利用"批林批孔",在军队拿叶剑英开刀,进而大整军队老干部的阴谋未能得逞。

  为了搞乱军队,篡夺军权,"四人帮"继续无事生非,制造事端。他们煽动一部分群众到总参、总政"揭盖子",打"维持会";支持《解放军报》社的造反派夺权,迫使《解放军报》停止发稿178天;强行扣压军事科学院为肃清林彪的流毒而选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语录》等两本书;指使总政文化部个别领导人"夺权";竭力反对八一电影制片厂恢复党委制。对于"四人帮"的这些倒行逆施,叶剑英竭力予以抵制和反击。他要求总参、总政的领导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办事,牢牢掌握斗争的大方向。他坚定地支持八一电影制片厂取消"革委会",恢复党委制。他针锋相对地指出,八一厂是属于军队的建制,应当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江青对此十分不满,借口八一厂没有给摄制样板戏提供最好的摄影机,把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拉到八一厂,大吵大闹。叶剑英以沉默表示抵制,未作任何表态就走了。江青闹了个没趣,也只好走了。①(①李德生在叶剑英传记书稿讨论会上的发言,1993年4月16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