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揭穿陈伯达的真面目
发布时间: 2009-09-11    作者:《叶剑英传》编写组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1
  字体:(     ) 关闭窗口

  1970年7月6日,叶剑英突然被告知,由长沙乘机返回北京。刚到住地二号楼,周恩来即打来电话,表示欢迎和慰问。紧接着,到京西宾馆连日开会,为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作准备。

  从此,叶剑英结束了长达300天的"流放"生活。

  8月23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叶剑英同中央其他领导人于8月20日飞上庐山,参加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会上,林彪、陈伯达一伙早有预谋,搞突然袭击,抛出"称天才"的材料,坚持设国家主席,迫不及待地进行抢班夺权。当即受到毛泽东、周恩来以及与会多数同志的揭发批判。叶剑英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保持清醒的头脑,旗帜鲜明,实事求是地与林彪、陈伯达进行斗争。

  中共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在庐山住地同周恩来、叶剑英连日研究"批陈"问题,确定逐步开展"批陈整风"运动,并把调查陈伯达反革命历史和政治面目的任务当面交给周、叶。11月,叶剑英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参加调查小组的人员和中央办公厅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会上,他明确交代了任务,提出了要求,特别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会后,他亲自带领工作组,奔赴陈伯达家乡福建惠安县陈安大厝和厦门鼓浪屿、集美等地调查。然后又去广东、广西等地找有关人员座谈,提审在押人员,查阅敌伪档案报刊,进行反复查证。为了弄清问题,他亲自找人谈话,掌握第一手材料,有时谈到深夜一、二点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他及时与中央联系,亲自给中央写工作进展情况报告。①(①访问张廷栋、刘均、温喜民、陈海澄、马浩等谈话记录。1984-1987年。)经过几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查清了陈伯达这个政治骗子的反动历史,比较系统地揭露了所谓"红色理论家"的真面目,为中央清除林彪与陈伯达等反革命集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