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保护老干部和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 2009-09-11    作者:《叶剑英传》编写组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1
  字体:(     ) 关闭窗口

  1967年元旦一过,从上海开始向全国各地卷起的"一月风暴"猛烈地冲击着人民解放军的机关和部队。为了配合"造反派"的夺权斗争,林彪等人抛出了"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1月4日,总政治部副主任、全军文革小组组长刘志坚被打倒。1月10日,江青授意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关锋、王力等人起草了一个《关于〈解放军报〉宣传方针问题的建议》,进一步抛出"彻底揭穿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具体纲领和措施。经过林彪批准"完全同意"。于是林彪、江青一伙明目张胆地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叶剑英等几位元帅和军队各级领导干部。1月11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发出改组全军文化革命小组的通知。由徐向前任组长,萧华、杨成武、王新亭、徐立清、关锋、谢镗忠、李曼村等任副组长(3月30日又增补谢富治),江青任小组顾问,组员有叶群、王宏坤等10人。新的全军文化革命小组由中央军委和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直接领导,不再隶属于总政治部。江青、叶群等凭借自己攫取的干预军队"文化大革命"的权力,在全国煽风点火,刮起了一股反军乱军风。北京、沈阳、昆明、福州、广州、南京、兰州、成都、新疆等军区和各总部、各军兵种的许多负责人遭到揪斗,被逼得东躲西藏,奔赴异地。告急的电报、电话纷至沓来,要求叶老帅给以保护。有些无路可走的,如刘志坚、刘震、成钧、苏振华、赵永夫、王恩茂、赵尔陆、许世友、李达、杜义德、王诤等,直接找到叶剑英住地求救。躲进大别山的许世友打电话呼救,叶剑英设法把他接到北京,住进京西宾馆保护起来。后来,许亲自打鸟,设家宴,请叶剑英和西哈努克,以报答"救命之恩"。受叶剑英保护的同志中,也有过去伤害过他和整过他的人,他不计旧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革命者要学会容忍。一个人能够容忍别人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英雄。"

  据周家鼎、张佐良等回忆,主管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经过请示周恩来,开列出要保护的老干部名单,竭尽最大努力,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凡来者不拒,既来之则保之。叶剑英在军事科学院内的二号楼和西山驻地,一时成了老干部的"庇护所"。床上、地板都住满了,轮番睡觉,分批开饭。这里住不下就送到京西宾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叶剑英还特意关照要做好他们的医疗保健工作,护理好每一个老同志。与此同时,他还同地方有关部门打招呼,想方设法保护钟惠澜、薛愚、柯麟、谢铁骊、华君武、袁世海、谢芳、李维康等知名人士。尽管如此,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揪斗之风越刮越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