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会议的一般情况和特点
会议的地点在北京京西宾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代表是212人,参加三中全会的代表是281人。两个会都分为6个组,即东北组、华北组、西北组、中南组、华东组和西南组,但人员构成不完全一样。工作会议的代表都是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的第一、二把手,其中有的是中央委员,有的不是中央委员;而到了全会时,绝大多数是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也有几位准备补为中央委员的同志列席。因此,一些参加了工作会议的人没有参加全会,一些参加了全会的人没有参加工作会议。
我感到这两个会议有三大特点:
一是议题中途发生违反主持人意愿的改变。中央工作会议原来宣布有三个正式议题,即讨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商定1979年、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学习李先念同志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只是在进入正式议题前,先用两三天时间讨论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问题。但与会的绝大多数代表实际上主要讨论的是一些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对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意见、真理标准讨论中暴露的问题和中央人事调整问题,并且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初的动议也只是为了成立中纪委和通过中纪委领导班子的组成,但实际上变成了确认工作会议成果和充实中央领导机构的会。
二是持续时间长。中央工作会议11月10日开始时宣布会议准备开20多天,间隔一段时间,在12月10日再开全会。结果,工作会议结束时间一延再延,实际开了36天。正因为工作会议讨论得相当充分,所以全会就没有多少新的内容,主要是履行手续,但仍然比原定3天延长了2天,一共是5天。这样,两个会加在一起是41天。胡乔木同志提前一天到京西宾馆报到,两个会之间的2天休整仍住在那里改文件,散会后又多住了一天改全会公报,所以前前后后一共在会上住了45天。我始终跟他在一起,对这点印象特别深。
三是气氛热烈、活泼,真正做到了代表们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简报有闻必录、及时详尽。会议刚开始时还有扣压简报的事,但当有些代表提了意见后,很快就变了。(仅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距离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的时间只过了一年多,但党内正确与错误两种力量的对比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会议越往后越活跃,大家的兴趣也越大,时间虽长,却感到过得很快。
我的历史知识有限,就我所知,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点的会议,在我们党史、国史上即便不是绝无仅有的,恐怕也是极其少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