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大夺权的新阶段,广大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响应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已积极返回本单位,参加夺权斗争和农业生产。但是目前还有一小部分人,以种种藉口长期在城市逗留。为了妥善处理这一问题,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尚在外地进行串连、请愿、上访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农场职工,所有人员应立即返回本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并搞好生产。所设联络站,一律撤销。
二、有些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受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反革命经济主义的影响,做了一些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只要他们回到本单位认真检查,勇于改错……
三、还要出外串连、请愿、上访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农场职工中,有少数行踪诡秘,不报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到处招摇撞骗,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国家财产的分子,要彻底查清,依法惩办。
四、对于安置工作的问题,应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第三条"前几年下放农村业已参加农业生产的群众、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应当安心参加农业生产,参加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安置工作的问题,应由各级党委负责逐步加以解决"执行。
五、前几年精简下放、现居城镇的人员的安置问题,也应按上述第三条的精神执行,不得回原工、交企业和事业单位强求复工。此通知可在农村和城镇张贴。
这一通告与差不多同时发出的要求外出串连的学校师生返校参加军训和"复课闹革命"等措施一起,表示了中央决定将这场运动限制到一定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社会秩序的意愿。点火的目的已经达到,不能再让火漫无边际地乱烧下去了。
北京的军管会宣布了一批非法组织的名单,一个全国性知青组织也被列入其中,这标志着对知青组织采取行动的正式开始。
在上海,通知下达的第二天,市革命委员会就对该市的反对经济主义联络总部等组织发出了紧急通告,要求凡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外包工的单独组织与下乡上山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农场职工的联络站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要求有关单位停止对这些组织的物质、资金供应。从即日起,清查这些组织的所有财产和资金。其银行存款也由人民银行冻结,停止支付,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转移、隐匿、挪用、私分。然后,由公安机关出面,取缔了"北上返沪第二兵团第三纵队"等组织。知青的返城活动,由此进入低谷。
在自上而下严厉镇压知青组织的同时,各地都着手进行了遣返知青回农村和边疆的工作。2月20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以通栏大标题《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打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刊载了黑龙江"下乡知识青年红色革命造反团"、"上海下乡知识青年革命造反总部"以及山东单县谢集公社56名知识青年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说:
煽动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大批地离开生产岗位,涌到城市,这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新反扑的又一种形式。这一阴谋诡计已经被彻底揭穿了,许多受蒙蔽的知识青年坚决表示:立即打回农村去,就地闹革命。革命造反派应当热烈欢迎和坚决支持他们这一革命行动。当前,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春耕生产高潮即将到来,在这关键时刻,知识青年更应该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坚守岗位,坚持战斗。已离开农村的要迅速返回,杀它一个回马枪。
1月底,上海市曾举行了成立华东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革命委员会的誓师大会。据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通知下达之后,该组织即宣布撤销设在上海及华东各地的全部机构,以便使其人员一个不留地返回农村。自2月起,在沪的华东地区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农村的已达8000多人。其中如上海农业建设队和黄山茶林场等地有1000余名知青返回。此外,据《文汇报》报道,自2月中旬起支疆青年中也有人开始陆续返回新疆。如2月16日,闸北区的天目西路和汉中两个街道就欢送了5个回疆青年;20日,南市区也有5个青年回疆。3月5日,南汇区140名支疆返沪青年从上海起程,他们都是1966年才从上海赴疆的。仅从这些公开发表的数字就可看出,实际返疆的青年是微乎其微的。
四川省动手较晚,3月2日,该省召开三级干部会,会上提出,凡外出串连或到县、专区、省和赴京上访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要立即回到本地区,本社队,所有农业劳动力,都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离开。3月15日,该省又以生产委员会的名义发出了《关于动员目前尚在外地的革命师生、内迁职工和下乡上山知识青年迅速返回本单位的紧急通告》,通告要求:"一、凡尚在外地、外单位的革命师生、内迁职工和下乡上山知识青年,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在3月20日前返回本地区、本单位,积极投入本单位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学习、生产劳动;二、要求各级生产委员会、各革命组织和广大革命群众、各接待单位,对目前尚未返回本单位的上述人员,应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反复地向他们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动员他们尽快返回;三、交通运输部门应妥善安排运力,帮助旅程较远的上述人员解决乘车乘船问题《四川日报》,1967年3月15日。。"
从这一通告也可看出,该省对知青采取的措施并未如上海那样严厉,事实上,当时全国的情况是极不平衡的,还有许多省市,甚至连四川这样的官样文章也没有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