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毛主席力图纠正“左”倾急躁情绪
发布时间: 2009-07-21    作者:谷牧    来源:《谷牧回忆录》 2009-07-21
  字体:(     ) 关闭窗口

  这一年,农作物长势本来很好,由于农村的劳力、畜力集中运用于大炼钢铁和其他几个“大办”,农村中发生了严重的“共产”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和浮夸风。

  对农村一向给予极大关注的毛主席,他首先开始扭转这种严重局面。从195811月到19593月,他先后主持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和第二次郑州会议。在这三次中央会议上,毛主席作了许多重要讲话。集中起来看,主要是强调三条:第一,肯定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和货币仍应发挥作用。他强调如果废除商业和对农产品实行调拨,就是剥夺农民。第二,批评过早否定集体所有制,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界限的错误认识,肯定人民公社就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反对无偿平调。第三,批评混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区别的错误,明确指出不应当无根据地宣布农村人民公社“立即实行全民所有制”和“立即进入共产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三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着手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着眼,安排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当时的口号是“工业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因此,调整经济指标中,重点是1959年到底生产多少钢。1958年,按公布的数字完成了1070万吨的钢的任务,实际上好钢最多只有800多万吨。在大炼钢铁热潮中,195811月初,国家经委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工业书记开会,还提出要编好1959年以生产3000万吨钢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计划。随着对实际情况认识的提高,这个提法修改了。武昌会议上把钢产量计划降为18002000万吨,19594月上海会议上又降为1800万吨,并明确其中好钢为1650万吨。

  当时,人们的头脑热得很,压指标也不容易。在一次讨论钢指标的会议上,我和华东一个省的主要领导人发生了争论。他是一位老革命,我们又是老相识,相互对话都比较坦率。当时距年底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他却要那个省再生产相当于年初以来产量两倍多的钢。我说,你们矿石哪里来?煤如何平衡?运力够不够?现有冶炼炉子有多大能力?新建是否来得及?我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问题同他讨论的。不想他却“火”了起来,情绪激动地说:“你为什么总是给我泼冷水?”会场上的气氛不大愉快。周总理很关心我同各省、市领导同志的关系,他找参加这次会议的许明同志问:“谷牧顶他了没有?”许明说:“谷牧沉住了气,没有再顶他。”总理这才放了心,说:“那就好!1959年的基建指标也相应由原定500亿元,先降为300亿元,到上海会议上己降为260280亿元。

  尽管指标一再降,计划仍是高的。到第二季度,由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暴露,首先是农业生产不好,其次是钢铁生产上不去,第三是市场供应更加紧缺。在这种情况下,陈云同志受毛主席委托,经过调查研究,建议将当年产钢指标调整为1300万吨,得到毛主席批准。

  毛主席这时候确实是力图纠正“左”倾急躁情绪,想把国民经济的比例安排好的。他亲自写了好几篇《党内通讯》发至全党。他多次讲过制订计划要留有余地。他在6月份专门召集中央少数领导同志讨论工业,研究农业和市场问题的发展,强调“大跃进”中的主要问题是忽视了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中央、国务院也采取许多相应的措施,如控制职工人数增加、发展生活日用品生产、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等。

  19597月,中央政治局在庐山开会,我奉命上山参加。按预定的议程,这次会议是继续纠“左”的。毛主席在会议开始时说,国家的形势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他强调要搞好农业,按农轻重顺序安排计划;要实行两条腿走路,恢复农村初级市场;人民公社的生产小队要成为半核算单位。他号召大家学习苏联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总结经验,认识客观规律。毛主席要求到会同志作“冷锅上的蚂蚁”,认真总结检查工作,通过已经起草的会议纪要稿,把国民经济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庐山会议开始的一段时间,是按毛主席这个指导精神进行的。

  在会议的这个期间,周总理工作非常紧张。他为了贯彻毛主席的指示、理顺国民经济,夜以继日地工作。按我的理解,周总理基于对经济工作的深刻了解,是不赞成“大跃进”的。但是,他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就被认为“犯了‘反冒进’的严重错误”,一再受到毛主席严厉指责,处境十分困难,又能做些什么呢?待情况有了变化,他就积极地因势利导。195956月间,他派了一批得力干部,包括几位副总理,到各地了解情况,研究问题,为挽回1958年几个“大办”造成的损失,作了不懈的努力。

  在庐山会议中间,我参加过总理召开的一次会议,由冶金、煤炭、机械、交通、商业等部门汇报情况,从上午开到下午四时。大会散后,总理又留下计委、经委的同志开小会,要大家深入分析形势,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在这个小会上,周总理针对几个“大办”和浮夸现象,语重心长地讲了一番话。他说:“主席对大家的谈话,有时是启发性的,有时是征求意见性的。大家听了以后,如果以为件件是主席的决定,就照样执行,这样一来主席就不好随便给你们谈话了,那主席的日子还怎么个过法!见了面只好今天天气哈哈哈,或者只有考虑成熟了,一开口就宣布命令。那党内还有什么民主呢?这实际上等于封锁主席嘛!”接着,他又指出,去年钢铁翻番,本来主席是提出来问问的,我们没有经过多少调查研究,全党就行动起来,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当我们正在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的安排,总结“大跃进”的教训,研究采取措施,克服当时经济上的困难时,不料,716毛主席将彭德怀同志一封信批给与会全体同志。由此纠“左”变成反右,“冷锅”又变成“热锅”,中断了纠正“大跃进”错误的进程。

  庐山会议后,在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反右倾,鼓干劲”,把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推向新的高峰,出现更大的“大跃进”。这第二个回合的“大跃进”,又有些新特点。一是提出了更高的不切实际的指标,如要求1960年工业增长40%以上,钢要完成2040万吨,八年内实现农村人民公社由基本队有制到基本社有制的过渡。二是再上“小洋群”、“小土群”。三是开展全民性的技术革命,提出的许多项目现在看来是很滑稽的,例如把超声波说得神乎其神,到处装上超声波,装上去的又根本发不出超声的“波”。四是在城市大搞人民公社化,推行公共食堂。这个回合的“大跃进”,在“反右倾”的压力下以更大的规模持续了一年多。结果使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受到更大的破坏,加上农业严重遭灾,大幅度减产,市场供应全面紧张,各地城乡都出现了因营养不良发生的浮肿病,不少农村人口死亡率显著提高。到1960年冬季,实在难以为继了,不得不被迫停了下来。1961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宣告了“大跃进”的结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