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如何发挥广东的优势
发布时间: 2009-07-08    作者:谷牧    来源:《谷牧回忆录》 2009-01-08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于创办经济特区,广东的同志尤为积极,省委和省政府根据本省毗邻香港、澳门,商品经济较为活跃、对外经济往来历史悠久,海外华侨、华人中祖居于粤的为数甚多等特点,对此事的可行性进行了较多的讨论,并在领导层中形成了一致意见。
  19794月下旬,中央召开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及属于重要侨乡的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这个设想表示赞同。为此,党中央、国务院责成我帮助广东、福建两省省委、省政府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提请中央讨论决定。
  我从51165带领国务院进出口领导小组办公室(甘子玉)、国家计委(段云)、外贸部(贾石)、财政部(谢明)、建委、物资部等部门同志组成的工作组,前往广东、福建作调查。在广东18,同习仲勋、杨尚昆、刘田夫、吴南生、王全国、曾定石、梁湘等同志座谈讨论,先后看了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中山、新会、汕头等地,还约见时任港澳工委书记的王匡同志到广州交换了意见。当时,叶帅在广东,我专门去作了汇报,听取他的指示。在福建8,除在福州与廖志高、马兴元、郭超、毕际昌等同志讨论外,在从广东去福建途中看了漳州、厦门、泉州等地。沿途与地方同志一道分析那里的经济发展条件,研究规划目标和重要措施,讨论如何改革经济体制,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加强对外经贸工作,增收外汇,增加先进技术的引进。
  一路走来,集中大家的意见逐步形成的大体思路是:第一,广东、福建两省经济发展潜力大,但解放后30年间不是国家建设的重点省份,工业和基础设施与京、津、沪、辽比较,相对落后,优势未能很好发挥。要让它们上得快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光靠中央不够,还需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这就是扩大两省管理经济的权限,可以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大包干。第二,这两省都是重要侨乡,具有发展对外经贸活动的优势条件,在拓展外贸、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方面,应给两省以机动余地,在国家计划中单划一块,使其发挥地缘、人文优势,先行一步。第三,两省加速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地方自筹,国家给以照顾支持,办法可以采取在一定年限内,对两省新增的收益,国家多留一些给地方安排建设。第四,在毗邻香港的深圳、珠海和海外华人众多的侨乡汕头(海外的“潮州帮”人数多、影响大),还有面对台湾的厦门,各划一块地方,实行更优惠的政策,吸收外资,发展对外加工装配,举办出口基地,以扩大对外出口贸易,加快建设速度。按这个思路,分别帮助两省起草了向中央请示的政策性报告。回京后,我除向党中央、国务院写了书面报告外,还面报了几位中央领导同志。我向小平同志汇报时,谈到准备划出办区的四块地方,应当如何命名等。我说,国外有的叫“出口加工区”,有的叫“自由贸易区”,有的叫“投资促进区”等等,我们究竟叫什么合适?小平同志很赞成办这类区,并且明确地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时就叫特区嘛!
  党中央随后即接到广东省委《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和福建省委的《关于利用侨资、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快福建社会主义建设的请示报告》。

经过认真讨论,1979715以中发[1979]50号文件,批转了这两个报告。中央在批语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对加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说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主要内容有:
  ———计划体制以地方为主,经济发展计划以省为主制订,原由中央直属的企事业单位,除铁路、邮电、民航、银行、军工生产和国防科研以外,全部下放给省管理。
  ———财政体制实行大包干,划分收支,定额上交(或补贴),五年不变(19801984,以后又延长五年)。广东年上缴中央财政基数定为12亿元(后又减为10亿元),对福建财政,中央每年补助1亿元(后增至1.5亿元),增收部分由省安排于经济建设。
  ———扩大外贸权限。在国家统一的对外贸易方针指导下,由两省分别自行安排和经营本省的对外贸易,成立省外贸公司,承办口岸进出口业务。外贸出口收汇,1978年实绩为基数,增收部分上交中央三成,余额留地方使用。  ———搞活金融体制。两省可设立投资公司,吸收侨商和外商投资,自借、自用、自还。
  ———物资、商业体制运用市场机制,1978年为基数,保证国家的调出和调入,其余由省灵活地统筹安排。
  ———在劳动工资和物价管理方面,都扩大省级的权限,如两省可以自定省内自销产品的价格,劳动力安排不受国家劳动指标的限制等。
  ———关于举办出口特区,特区内允许华侨、港澳商人和外国厂商投资办厂,实行优惠税率,可以从加工装配、轻型加工工业和旅游业入手,积累资金,逐步兴办技术水平高的项目,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在汕头、厦门举办。后来举办特区与两省逐步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列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部署。
  这是一项重大决策,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要步骤。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之下,需要说服各个部门支持,组织实施的工作非常具体,十分复杂。1979年下半年,我在北京多次召集会议进行协调。第四季度,广东省负责同志还专门到北京作过汇报。年底,我又去广东、福建与地方同志做了研究。19803月下旬,我受中央委托,在广州主持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工作会议。当时两省的主要负责同志习仲勋、杨尚昆、刘田夫和马兴元、郭超同志都参加了会议,到会的还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港澳工委的负责同志。
  会议回顾了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的情况,认为虽然从中央197950号文件下达到年底不足半年时间,但两省的工作很有进展。1979,广东、福建的外贸出口收汇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分别比上年增长32%30%,其他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也迈开了步子,成绩显著,说明中央的这项决策是正确的。会议认为,中央关于两省的决策,实质是要求两省作改革经济体制的试验,这不但有利于两省的经济发展,而且具有全国的意义,在港澳和海外侨胞中也引起了强烈的积极反响,一定要兢兢业业地搞好。会议强调,在搞活两省经济工作的同时,必须坚持高度集中统一,严格执行中央的财经纪律和外事纪律。中央各部门要保护和支持两省的积极性。各方面要大力协同,搞好两省的经济体制改革。

    1. 对外开放一波三折
    2. 在被诬陷的困境中
    3. 英勇的二月抗争
    4. 后记
    5. 保护恭王府
    6. 孔子基金会创办初期的工作
    7. 对孔子历史地位及其学说的再认识
    8. 邓大姐点将
    9. 我对孔子的认识
    10. 旅游业的发展,成果显著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