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统计资料 >> 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09-10-23    作者:阳欣    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9-10-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2亿元(计划管理口径为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6%,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二个高峰。其中国有单位投资5106亿元,增长40.7%;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1233亿元,增长76.7%;居民个人投资1243亿元,增长5.1%。但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偏大。全年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开工5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8.9万个,比上年增加1.4万个;其中百万元以上项目1.2万个,增加1568个。全社会在建项目总规模27900亿元,增长49%,超过了年度投资完成额的增幅。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6%;更新改造投资1419亿元,增长38.6%;商品房建设投资485亿元,增长93.5%;其他投资291亿元,增长22.1%。从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214亿元,增长52.2%。

   国有单位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3.6%上升为38.2%,其中运输邮电业投资比重由14.4%上升为16.4%。但第二产业中的能源工业投资比重由28.3%下降为24.9%;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由15.7%下降为14.9%。

   重点建设取得新成绩。1992年全国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115个,大中型项目单项工程120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121个。建成投产的重大工程主要有: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矿新增年采煤能力700万吨、吉林白山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30万千瓦、上海石洞口二电厂新增装机容量60万千瓦、全长652公里的大同至秦皇岛铁路、全长2800公里的南部沿海光缆干线工程、年吞吐能力160万吨的宁波北仑港二期工程以及成都无缝钢管厂、河南中原制药厂等。

   全国基本建设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2065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223万千瓦、石油开采1513万吨、天然气开采15亿立方米(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含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增加的能力)、铁矿开采125万吨、木材采运22亿立方米、水泥190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运营里程476公里、铁路复线交付运营里程323公里、电气化铁路939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526万吨、新建公路2376公里。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生产保持全面增长。全年增加值为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9.1%。但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加剧,铁路运输更加紧张;公路运输因运价比例不合理及路况标准低,影响运输优势的发挥;水运技术状况差,运输能力不足,港口压船、压港现象加剧。

   各种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1992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29059 亿吨公里   3.8
  铁路         11620 亿吨公里   5.9
  公路          3500 亿吨公里   2.0
  水运         13300 亿吨公里   2.5
  空运         13.5 亿吨公里   33.7
  管道          625 亿吨公里   0.6
旅客周转量        6759 亿人公里   9.4
  铁路          3150 亿人公里   11.5
  公路          3030 亿人公里   5.5
  水运          180 亿人公里   2.0
  空运          399 亿人公里   32.5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5.9 亿吨     10.9

   邮电通信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42%,其中特快专递、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业务增长幅度在60%以上。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发展明显加快,进入长途电讯网的市、县已达到1400个,比上年增力330个;市内程控电话达900万门,增加332万门,占市内电话的比重由上年的55.2%提高到67.4%。近年来邮电通信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通信能力不足依然突出。

五、国内商业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1992年,流通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购销两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消费品零售额9613亿元,增长16.6%;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281亿元,增长9.5%。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市5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农村4227亿元,增长13.8%。

   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单位比上年增长17.6%,集体所有制单位增长8.6%,个体增长21.13%;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17.4%。从各类消费品销量看,吃的商品稳定增长,其中粮食增长7.7%,食用植物油增长9.9%,猪肉增长2.3%;穿的商品中棉布、针织内衣裤下降一成左右,各种服装销量增长6.1%;耐用消费品除录音机、电风扇、黑白电视机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两旺。1992年全国物资供销企业购进生产资料5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9.7%;销售5891亿元,增长3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5%。

   价格改革迈出较大步伐。1992年,全国提高了粮食购销价格,出台了铁路货运、煤炭、天然气等基础产品和部分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项目,不少城市在给居民适当补贴的前提下,放开了肉禽蛋、蔬菜价格,提高了房租等服务项目价格,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调节比重,价格形成机制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部分已上升到70%以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部分已上升到90%左右。市场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宏观调控目标之内,但城市物价涨幅较大,特别是大中城市受粮食、房租、水电费、学杂费、理发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影响,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涨幅偏高。

   1992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1.居民生活费用价格      6.4
   其中:城镇        8.6
       35个大中城市   10.9
      农村        4.7
2.零售物价          5.4
   其中:消费品       5.6
       食品类      7.7
        粮食      24.3
        食用植物油   5.8
       衣着类      2.8
       日用品类     1.4
       文化娱乐用品类  -4.3
       书报杂志类    3.3
       药及医疗用品类  9.1
       建筑装璜材料类  6.5
       燃料类      14.6
       农业生产资料   3.7
3.服务价格          13.4
   其中:城镇        15.8
       35个大中城市   21.3
      农村        11.6
4.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    11.0
5.工业品出厂价格       6.8
6.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3.4

    1. 1992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