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网站地图
 
特别推荐 | 文献史料 | 统计资料 | 政府白皮书 | 口述史料 | 国史图书 | 档案指南 | 史料征集  
历次推荐   特别推荐列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抗美援朝:60年后的回眸》
简  介
    为了汇集抗美援朝战争研究的近期成果,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学术报告会的最新成果为基础,遴选整理了近五年来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学术文章,汇编成书。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代前言)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60年前,中国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完全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所以,志愿军将士才会有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气,才能不断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这场正义之战也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最终正义之师赢得了战争胜利,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事实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取得的。美国军队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还动用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大部分兵力投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则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他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无数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中爬起来冲向敌人,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即使战斗到只剩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在反击敌人的“空中绞杀”中,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空中拼刺刀”的勇猛战斗中,他们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壮丽凯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所赢得的伟大胜利,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当时,全国各条战线和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全国城乡到处出现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民工纷纷到朝鲜前线去担任战地运输和勤务工作,医务工作者组织了大批医疗服务队为中朝军队服务,全国规模的慰问志愿军运动、捐献武器运动、优待志愿军烈军属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的士气。正是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才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再次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揭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一步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和平而战、为正义而战的志愿军全体将士,坚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改善了装备、提高了技术水平,催生了我军由单一兵种作战过渡到现代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创造了依靠劣势装备打赢现代战争的一系列新经验、新战术、新战法。同时,还在战争中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促进了我国军事思想和军事科学技术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使我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族人民都为拥有这样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与时俱进的英雄军队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这一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坚强力量,极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极大推进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同志们!

  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不是为了延续对抗,而是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就是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散去50多年了,但那场惨烈的战争留给人们的伤痛和记忆,绝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适应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进一步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经贸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朝鲜半岛同中国山水相连,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关系世界和平稳定大局。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一以贯之的,就是要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和谈判等外交手段解决分歧,实现朝鲜半岛问题的最终彻底解决。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就是要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抗美援朝战争是对新中国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严峻考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要把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形势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万众一心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就是要继续建设和巩固强大的国防和军队,为维护我国安全与世界和平作出新贡献。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我们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为了称霸,不损害别人,不威胁别人,不搞军备竞赛,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把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向前进。要大力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全军干部战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上来,凝聚到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上来,凝聚到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上来,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同志们!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无不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必胜信心。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万众一心推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论文摘编:

李捷: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及其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刘国新:抗美援朝的政治影响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董志凯:抗美援朝与新中国经济

曲爱国:抗美援朝战争与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

丁明:抗美援朝与中国外交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张顺洪: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后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吴春秋:争取最好前景 做好最坏准备

 

 

 

 

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年》
·《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史》
·《大家来做口述历史》
·《1975:邓小平主持整顿》
·《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产》
·《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
·《当代中国水利史》(1949-201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小康之路》
·《中国经济运行分析:1953-1957 》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
·《张爱萍与两弹一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抗美援朝:60年后的回眸》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
·《陈云与当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
·《前 奏》
·《陈云与当代中国》
·《务实求理》
·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
·《大变动时代的探索》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总结历史 开辟未来》
·《国史静思录》
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49年卷,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国史编年》是一部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程的大型编年体历史资料书。《国史编年》为多卷本,每年独立成卷。1949年卷是第一卷,约120万字,由序编和正编两部分组成。 更多>>
历时十七年编撰,共计152卷210册,总计1亿字,插图3万幅的全面纪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大型丛书《当代中国》日前推出海外版,并限量发行2009套。《当代中国》丛书全套分24大类,包括政治和社会类、政法类、经济类、国防工业类、农业类、科技类、艺术类等。内容广泛,资料翔实,展现了当代中国国情全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和信息库。《当代中国》丛书海外限量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与香港祖国出版社、中华文化产业集团联合推出。 更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